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目的:基于临床前药效学(PD)和Ⅰ期临床药动学(PK)资料,进行给药方案的Monte Carlo模拟,确定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2:1)Ⅱ期临床试验的给药方案.方法:整理临床前的药敏实验、后抑效应和Ⅰ期临床药动学等PK-PD相关研究资料.以静脉滴注0.5~2.5 g/次(以头孢曲松量计),每日1次(Qd)、2次(Bid)、3次(Tid)等多种给药方案,治疗常见产ESBLs致病菌感染进行Monte Carlo模拟,将获得的累积反应分数(CFR)做给药方案的比较.结果:以CFR>~90%的给药方案为最佳给药方案.按Qd、Bid和Tid等不同频率给药,治疗常见产ESBLs致病菌感染所需的每次最低给药剂量分别为2.2 g、1.3 g和1.1 g.结论:从药物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同步性、以及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2:1)Ⅱ期临床试验的最佳给药方案是1.3 g Bid.  相似文献   
212.
复方抗生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pipera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um sodium,PIP/SBT)是我国首创的复方抗生素制剂,是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PIP/TAZ)基础上,针对TAZ化学成本高和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13.
目的分析2001~2008年国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的全部文献,按一定标准进行筛选、归类、计算和分析。结果共筛选到文献165篇。经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变化存在差异,2001~2007年国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总体增长了9.6%,2008年的耐药率有所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也存在差异,例如产ESBLs的菌株耐药性更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不仅与自身耐药机制有关,并且与头孢他啶的大量使用有关。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合理选用及使用抗菌药物,并同时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214.
资莹  王霆  郭歆  程泽能 《中南药学》2012,10(5):338-34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达非尼血药浓度,并使用该方法进行莫达非尼不同剂型间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三制剂、三周期、二重3×3拉丁方设计,2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6组,于不同周期分别服用受试制剂T1(片剂)、受试制剂T2(胶囊)、参比制剂R(分散片)各200 mg.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样中莫达非尼的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在0.125~20.0 mg·mL-1莫达非尼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受试制剂T1、T2、参比制剂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24h分别为(73.6±18.0)、(70.9±12.8)、(72.4±16.7) mg·h· L-1;AUC0→∞分别为(81.8±22.6)、(78.8±16.2)、(79.8±20.4)mg·h·L-1;Cmax分别为(4.89±0.68)、(4.76±0.89)、(4.80±0.76)mg· L-1;tmax分别为(1.80±0.70)、(2.00±0.90)、(1.90±0.80)h;t1/2分别为(14.60±3.50)、(15.00±3.40)、(14.00±3.00)h.受试制剂T1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8±11.8)%,受试制剂T2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12.3)%.结论 莫达非尼片剂及胶囊与莫达非尼分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1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及诊治过程,了解主动脉夹层发病特点,观察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主动脉夹层确诊94例分为内科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介入治疗两个组,比较两组间死亡率;再根据是否采用即刻增强CT或MRI确诊检查分为两个亚组,早期诊断亚组与非早期诊断亚组,对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P<0.05);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组中,早期诊断亚组较非早期诊断亚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内科保守治疗组中,两亚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尤其对于早期诊断患者,获益更多,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诊断时适宜早期进行确诊检查.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方法对26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将病例分为A,B,C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uⅡ含量;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测定血肌酐(scr),应用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估计肌酐清除率(CCr)。结果肝硬化各组血浆uⅡ与肾动脉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级患者的C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Ⅱ和肾动脉RI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正相关。uⅡ和肾动脉RI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早在CCr改变之前即有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和uⅡ水平上升,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是发现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参考因素之一。uⅡ可能通过影响肾血流阻力在肝硬化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7.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以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7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血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脂、血压,用药安全性好,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18.
施敏  魏珏  孟文颖  王娜  王霆  马加力  王玉刚  马骏 《肝脏》2014,19(1):15-19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L-35和IL-17的表达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7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1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35、IL-6、IL-17的浓度,分离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EBI3、FOXP3、IL-17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观察PBMC中EBI3、FOXP3、IL-17蛋白表达情况。所有病例及健康对照均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LC、CHB和CSHB患者中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C组Child-Pugh不同分级患者之间EBI3、IL-17、FOXP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明显,EBI3、FOXP3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表达下调;IL-17 mRNA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加重而上调;蛋白表达和血清浓度的变化趋势与mRNA一致。血清IL-17浓度水平与Alb呈负相关,IL-17浓度水平与TBil、ALT和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5浓度水平与Alb、Child-Pugh分级负相关,与ALT、TBil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L-17可能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