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9篇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报道一例用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综合确诊的多克隆性IBL样T细胞性淋巴瘤。讨论了这三种病理研究手段综合应用在本例诊断中的意义。指出免疫电镜在确定阳性反应细胞的细微形态上较光镜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82.
背景与目的:Homer1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系的信号分子,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ome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mer1蛋白在3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SHG-44)、6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G-44和U87细胞中Homer1a染色呈强阳性,在U251细胞中弱阳性染色,肿瘤细胞的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核、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3株细胞系中Homer1b/c染色呈阴性;Homer1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及正常人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别为61.8%、4.35±3.99和1.2%、0.09±0.35(P均〈0.01);Homer1a蛋白阳性率和IRS与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呈"U"型关系,其中Ⅰ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Ⅳ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和Ⅳ级、Ⅱ和Ⅲ级间差异显著(P〈0.05),良、恶性脑胶质瘤之间Homer1a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Homer1b/c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不表达。(2)Homer1a蛋白及其mRNA在SHG-44和U87细胞中高表达,在U251细胞中低表达。Homer1b/c蛋白及其mRNA在3株细胞系中均无表达;Homer1a蛋白表达水平与Homer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结果,mRNA表达情况和蛋白表达情况一致。结论:Homer1a蛋白和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有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omer1b/c不参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
运用系列统计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理论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4.
王远  陈雪华 《武警医学》2010,21(4):306-307
 目的 观察丙泊酚+罗库溴铵诱导时麻黄碱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对罗库溴铵的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P组全麻诱导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9 mg/kg;E组全麻诱导采用丙泊酚2 mg/kg,麻黄碱100 μg/kg,罗库溴铵0.9 mg/kg.采用TOF监测肌松起效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肌颤抑制的起效时间以及诱导期间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E组的麻醉诱导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较P组稳定,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P组为(107.39±21.05) s,E组为(89.63±18.47) s,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组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更短.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间采用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罗库溴铵,既可以减少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还可以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85.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附115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指征放宽,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其创伤性影响着围产医学质量。我们对1987年1月1日~1988年12月31日和1997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51例中的1154例剖宫产原因和后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分析1例临床误诊的处女膜闭锁患者的MRI资料,探讨处女膜闭锁的MRI表现及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CT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32例肝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均匀和不均匀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部分病灶周围出现一过性片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呈花环状或分隔状强化,延迟期病灶持续性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8.
1988年至1998年南通市妇产科医院剖宫产指征的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监测手段的完善 ,对围产儿安全的更高要求及社会因素等 ,使得近 10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现将我院 1988年至 1998年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分析。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 :1988年 1月~ 199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1年的剖宫产资料进行总结。取 1988年~ 1992年的资料为第一阶段 ,1993年~ 1998年为第二阶段样本进行分析。3.统计学方法采用 t检验。二、结果1.11年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变化分析 :11年间分娩总数为 32 35 7例 ,其中剖宫产为 12 32 0例 ,剖宫产率为 38…  相似文献   
89.
本文用匀浆及超声波破碎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犬分离株前鞭毛体,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其表膜,电镜观察见所得样品是单位膜和膜下微管组成的表膜,测得微管直径平均为23.3nm,微管间距巨平均为15.7nm,经SDS-PAGE分离显示1条主带,次带约15条,再转移到硝化纤维膜上,用单克隆抗体2H6-E3识别,仅见有一条区带,分子量为63kDa,该单克隆抗体是己经被证实定位于前鞭毛体表膜,并具有免疫保护性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改进新生儿脐带血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分析方法。方法:取2 mL脐血血清加入2 mL甲酸和100μL乙腈,漩锅、超声;将混合物经过固相萃取柱萃取及酸性硅胶柱净化,再利用带负化学源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法和外标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定量。结果:在0.5~32.0 ng/mL范围内,该方法所得的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7,加标回收率80.0%~110.0%;方法检出限0.01~0.07 ng/g,相对标准偏差5.3%~9.8%。样本回收率86.4%~93.7%。结论:用固相萃取和GC-MS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PBDEs的同系物,更省时、灵敏、精确,且重复性和回收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