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1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4篇 |
口腔科学 | 122篇 |
临床医学 | 170篇 |
内科学 | 46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89篇 |
综合类 | 307篇 |
预防医学 | 74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1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84篇 |
肿瘤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雌激素(E2)对MCF-7乳腺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NP-1)基因表达和CANP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CANP活性在E2增强细胞存活力中的作用.方法 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观察CANP特异性底物FAK蛋白剪切、血清饥饿诱导细胞死亡、锥虫蓝染色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力.结果 E2(10 nmoL/L)可明显刺激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CANP抑制剂则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1基因上调;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E2激活CANP活性及增加细胞存活力(14.3±4.9%,P<0.05),而CANP抑制剂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激活以及细胞存活力增强(19.2±3.9%,P<0.05).结论 E2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并增强CANP活性,后者可能参与介导血清饥饿时E2增强MCF-7细胞的存活力. 相似文献
32.
手术后引起的纤毛囊肿是一种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正颌外科术后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在接受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与颏成形手术后2年,出现下颌颏部膨隆,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颏部囊性占位.手术刮除病灶并取出钛板,病理学检查显示囊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诊断为外科纤毛囊肿。回顾文献表明。正颌术后继发颌骨囊肿极为少见,其原因可能为术中上颌黏膜易位所致。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基于纹理映射的方法构建颅颌面三维形貌模型,最大限度包含颌面部解剖形态、纹理、色泽及质地信息,并能于虚拟环境下显示.方法:通过Visual C++6.0语言编程,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曲面参数化方法,开发编写贴图软件.利用面部软组织解剖标志点,将颅面部CT扫描重建三维模型与面部正侧位摄影照片间建立纹理映射,构建颅颌面三维形貌模型,行面部形态分析及虚拟环境下显示.结果:构建的颅颌面三维形貌模型既包含软硬组织的解剖结构形态,又包含面部色泽、纹理、质地等信息,形态逼真,实现了虚拟环境下显示,并可以任意视角观察分析.结论:纹理映射法构建颅颌面三维形貌模型,为颅面部的测量、诊断分析、术后预测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简单、经济有效的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中颅面部各解剖部位的位移情况.方法:建立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手术方式采用腭中缝联合侧方皮质骨切开术,模型上选取24个解剖结构,加载横向7mm扩弓量,比较分析颅面部各个解剖部位在矢状向、横向、垂直向的位移分布情况.结果:矢状向观,上颌骨各解剖结构都有明显的向前位移的趋势,而面上部解剖结构都有向后移位的趋势.横向正面观,颅上颌复合体呈金字塔样打开,鼻腔底部明显扩大约4.5mm;殆面观,支抗牙的牙根位移(第一前磨牙为2.92mm,第一磨牙为3.26mm)小于相应区域颊侧牙槽骨的位移(第一前磨牙区3.76mm,第一磨牙区3.93mm),腭板前部比后部扩开更大.垂直向观,上颌骨正中区的腭板有向下位移的趋势,颅面部其余解剖部位都向上移动.结论:骨支持式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时,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移动、旋转和侧方倾斜,利用这些变化,可以辅助矫正轻度颅颌面畸形.骨支持式扩弓器将扩弓力直接传导到骨骼上,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牙支持式扩弓器扩弓时引起的牙及其周围支持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免疫反应中辅助性T细胞(T_H)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对免疫反应的性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小鼠中发现,以产生IL-2和IFN-γ,很少或无IL-4和IL-5为特征的T_H1型反应主要参与负责杀伤胞内寄生虫的巨噬细胞的活化、迟发型超敏反应和IgG 2a的合成.T_H2型反应以IL-4和IL-5的生成为主,引起IgG1和IgE生成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与小鼠T_H细胞有所不同,人CD4~+T细胞克隆产生细胞因子的模式既有T_H1型和T_H2型,亦有中间型T_HO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5例单侧面中部陈旧性骨折患者,定位钉植入后行面部CT扫描。在CANS上行术前设计及三维手术模拟骨折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行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检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患者解剖结构与面部三维重建模型完全吻合,术中实现实时导航。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复位最大偏差小于2mm。复视、眼球下陷、运动受限症状消失,畸形明显改善,面部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有助于提高颅颌面陈旧性骨折的复位精度,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MEBO外用联合口服芪黄通络汤治疗足踝部损伤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足踝部损伤性溃疡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甲组)21例,应用MEBO外用联合口服芪黄通络汤治疗;对照组(乙组)21例,单纯应用MEBO换药治疗;对照组(丙组)21例,单纯口服芪黄通络汤治疗.疗程2 w,观察3组患者肉芽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前应用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定位丘脑底核(STN)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40例。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 其中20例术前采用T2加权成像(T2WI)定位STN靶点(简称T2WI组), 另20例采用3D-FLAIR定位靶点(简称3D-FLAIR组)。分别计算T2WI与3D-FLAIR上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计算实际电极位置在平行前连合-后连合的轴位平面上的径向误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开机6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及其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UPDRS-Ⅲ评分(药物开期、关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2WI序列比较, 3D-FLAIR上STN与周边白质的对比度更高(分别为0.48±0.10、0.34±0.11, t=-4.49, P=0.001)。两组比较, DBS电极植入的径向误差、STN-DBS开机6个...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Binder综合征患者有严重的面部凹陷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复发。本研究探讨面中部牵引结合正颌手术在Binder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Le Fort II型截骨术,术后利用颅骨外置式牵引器进行旋转牵引,并随时调整矢状向及垂直向的量,矫正患者面形。半年后进行正颌手术,矫正咬合关系,并随访1~2 a。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牵引过程中无明显疼痛及不适。头影测量显示,患者面中部骨骼显著前移,凹陷畸形得以矫治。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上颌骨Le Fort II型截骨牵引可以矫治鼻上颌骨发育不足,通过正颌手术可以矫正咬合关系,两者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Binder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