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2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98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294篇 |
内科学 | 197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20篇 |
特种医学 | 1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21篇 |
综合类 | 574篇 |
预防医学 | 198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26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34篇 |
肿瘤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39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204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病人 男,32例。阵发性胸闷伴心悸1个月。查体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X线胸片双肺、心隔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右冠状窦向外膨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内径11mm。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闭塞。术前诊断:右冠状动脉瘤,右瓦氏窦瘤样扩张。 相似文献
52.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研究腹主动脉瘤(AAA)腔内血栓的性质,探讨腔内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与AAA破裂的关系。方法对29例AAA腔内血栓进行IBS参数测定,对均质型、非均质型血栓(按照回声性质分为近管腔和近管壁两层血栓)的IBS参数(AII:平均值,SDI:离散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集血栓标本行病理组织观察比较。结果①均质型组中AII个体间差异较大,而SDI值均低。均质型与近管腔层面SDI值均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均质型组中近管壁层面血栓AII值与SDI值均高,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非均质型近管壁血栓中纤维素含量高,均质及非均质型近管腔组血栓中纤维素含量低。结论IBS参数可对AAA腔内血栓的组织学特征进行客观的定量依据,为研究AAA发展规律和破裂风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研究为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metry TEG)各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13例在解放军309医院骨科拟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用美国Norland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腰椎L2-L4和(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用TEG 5000检测仪行凝血分析,对36例骨质疏松患者及39例骨量减少患者的凝血过程与正常健康人38例对照,检测R值、K值、Angle角、MA值、CI值,并对三组间的血栓弹力图各值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组相比较于正常组R值偏低、CI值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R值较骨量减少组偏低,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CI值较骨量减少组偏高,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余参数值在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组较正常组呈现高凝状态,TEG可用来观察其凝血状态的变化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识认知和骨密度的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应用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骨质疏松门诊、成立骨质疏松教育小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据库、随访患者等。教育的内容包括骨质疏松一般知识、预防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知识、骨折等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教育方式应用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及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健康教育俱乐部。12个月后对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及骨密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性。结果患者在疾病知晓、疾病预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预防骨折等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0~69岁L1、男性60~69岁及70~79岁Neck和L1骨密度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知识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ACEI组(又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ARB组(又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癌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EI组和ARB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1。ACEI组和ARB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ACEI组对MMP-7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ARB对MMP-7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EI和ARB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术后恢复效果,分析单孔胸腔镜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7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 65 例为观察组,三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 72 例为对照组,
比较 2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
Scale , VAS )评分、术后有无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切口不适感及切口满意程度等。结果 所有
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
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 05 ),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5 ),术后第 1 个月和第 3 个月切口不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切口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 P <0.05 ),肩关节活动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单孔胸腔镜技术在手术效果上
与三孔胸腔镜相同,但是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 CMQ)技术评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亚临床左室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采用DVLD方案诱导化疗的30例ALL患儿作为白血病组,在化疗前和化疗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期选取性别匹配的2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与晚期最大峰值流速(A)比值(E/A)、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比值(E/e’)、e’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e’/a’。运用aCMQ技术获得两腔心纵向应变(AP2LS)、三腔心纵向应变(AP3LS)、四腔心纵向应变(AP4LS)及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短轴基底段环向应变(SAXBCS)、左室短轴中间段环向应变(SAXMCS)、左室短轴心尖段环向应变(SAXACS)及整体环向应变(LVGC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血病组与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前组及化疗后组LVEF...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CT照片的质量评价,通常是采用主观和经验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采用量化或半量化的方法,以期获得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作者随机从各等级CT机型中,每一等级机型选择4~5家医院一共13家医院的颅脑、胸部、上腹部及腰椎4个部位的平扫CT片共400份,统一规定扫描方式与扫描参数.经过反复测算,将各部位的评审参数分解为解剖结构的显示、CT值测量、CT机伪影以及图像观感4个方面.同时又细分了有关的评审参数,并且根据各参数在图像质量中的重要性采取加以不同"权重”的方法.参数指标的评分又细分为AA到DD 6级,也通过多次测算分别赋值.最后根据每张照片所获得的总分评定为甲、乙、丙及不及格4个等级,据此制定了"CT照片临床应用评审表”.评审结果基本符合北京市医院的实际情况,即北京市医院cT照片质量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各解剖部位的甲级片为31.1%(胸部)~56.4%(腹部),丙级片为7.9%(颅脑)~15.6%(胸部),不及格片仅占4.4%(颅脑).本文还讨论了各评审参数的必要性与评审中的问题.通过与年轻医师的双盲评审,认为本文提出的经过量化的评审标准对CT照片的评审很有用处,但仍有一定的主观性,评审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