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前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对电极安放耗时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5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80例,依据计算机软件编制随机分配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于食管心房调搏前肌内注射药物1 m L(试验组为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 m L/10 mg,对照组为0.9%氯化钠注射液1 m L,两组均为无色透明液体),观察经鼻食管电极安放平均耗时及安全性(误吸及恶心呕吐)。结果试验组电极安放平均耗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0例出现误吸,对照组患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评级比较,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心房调搏前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能明显缩短电极安放时间,提高电极安放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应用小鼠模型评价3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压水注射法将HBV质粒pAAV/HBV1.2导入Balb/C小鼠肝内,建立小鼠HBV复制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aline)、FK506、DEX和CYP处理。1w后,将供体C57BL/6小鼠皮瓣移植至上述经免疫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处理的Balb/C小鼠,皮肤移植后继续使用上述免疫抑制剂或生理盐水至观察期结束。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HBsAb和HBcAb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清病毒载量。结果 FK506、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处理小鼠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1.50±3.09) d、(21.50±3.09) d和(21.40±1.52) d,分别较生理盐水处理组(8.67±1.86) d明显延长[P=0.037、P=0.000和P=0.000];FK506处理组小鼠HBV复制及其抗体产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地塞米松处理组在药物处理期间能维持病毒复制,但停药后病毒DNA和HBsAg迅速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至观察终点仍未检出HBsAb和HBcAb阳性,环磷酰胺能明显延长小鼠HBV复制的持续时间,即使在停药后16 w血清HBV DNA和HBsAg均维持在较高水平,HBcAb和HBsAb持续阴性。结论 环磷酰胺而非FK506处理可在Balb/C小鼠模型中建立HBV持续复制模型。  相似文献   
63.
我科于1997年底采用局部注射干扰素加CO2激光机治疗尖锐湿疣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荷瘤小鼠进行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型受体(soluble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sFLK-1)基因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了解两者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构建表达sFLK-1基因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鉴定。建立负载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BALB/c裸小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载病毒组、重组腺病毒组、伽玛刀组、重组腺病毒+伽玛刀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接种后12d(体积增至约110mm3)联合治疗组及伽玛刀组应用伽玛刀(13Gy)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肿瘤细胞接种后7、14d联合治疗组及重组腺病毒组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sFLK-1)1×109PFU;观察荷瘤小鼠存活率,测量肿瘤大小,免疫组化法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Tunel法检测凋亡小体。结果联合治疗组不仅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而且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与其他三组比较减少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Tunel法显示凋亡小体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对负载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荷瘤小鼠,sFLK-1基因治疗联合伽玛刀能够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南方红豆杉水提物(AETC)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CAL2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AETC(0、0.125、0.250、0.500、1.000、2.000、4.000和6.000 mg·mL-1)处理CAL27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后续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检测增殖相关指标Ki67和p2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CF染色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JC-1染色法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凋亡和线粒体损伤相关蛋白(p21、Ki67、Caspase-3、Caspase-9、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与0 mg·mL-1AETC组比较,CAL27细胞的存活率随着AETC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后续选择0.250、0.500、1.000 mg·mL-1AETC;与0 mg·mL-1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对大鼠紫杉醇(PTX)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PTX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通过喂养大鼠广谱抗生素或移植粪便改变大鼠肠道菌群;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生理盐水组(PTX组)、PTX+抗生素(Abx)组和PTX+粪菌移植(FMT)组,每组6只。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16S rDNA分析肠道菌群种属;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包括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蛋白水平。PTX模型大鼠造模第1天鞘内分别注射TLR4激动剂LPS-PG Ultrapure、TLR4抑制剂TAK242和p38抑制剂SB203580(每组6只),检测大鼠的MWT和TWL,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1)PTX组大鼠MWT和TWL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造模第21天最...  相似文献   
67.
时间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时间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生物节律,即生命活动的周期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与应用的新兴交叉性生命学科。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变化,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成为一门学科而崛起是近些年的事。生物节律是内源性的,它是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为抵御大自然环境,如射线、气温、光照等周期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并表现出与大自然环境周期性变化相似。因此。生物节律的命名,常与自然环境周期结合在一起,如近日节律(约24小时),近七日节律(约七天),近月节律(约一个月),近年节律(约一年)。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考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作用的性别差异以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rTMS连续作用10d(15Hz,1.0T,共2000次刺激),以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抗抑郁作用及其性别差异。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强迫游泳实验中,rTMS具有抗抑郁作用。且rTMS对悬浮时间和挣扎时间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向航行实验中,未发现性别差异,但rTMS对逃逸潜伏期有显著性作用,延长逃逸潜伏期,表明学习能力下降。空间探索实验中,无显著性差异,rTMS对大鼠的记忆能力无影响。结论 长期rTMS对Wistar大鼠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具有性别差异。而且,长期rTMS降低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空间学习能力,但对空间记忆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69.
这里所说的依法管理档案,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本单位、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依法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在低温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RNA转录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再灌注损伤早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经过90min低温缺氧处理后培养4h和8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评估相关基因的RNA转录变化;通过细胞粘附实验来检查纯化的单核细胞、CD4^+ T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早期粘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吞噬内皮细胞膜的情况。结果经低温缺氧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上调一系列的炎性细胞介素、共刺激分子以及内皮细胞素和内皮细胞素转换酶-1(ECE-I)、粘附因子等RNA转录水平,而对CD54的表达上调有限。CD4^+T淋巴细胞与正常内皮细胞和经低温缺氧处理的内皮细胞呈低水平的早期粘附,而单核细胞则表现出与血管内皮细胞呈高水平的早期粘附,且对低温缺氧处理的内皮细胞的早期粘附水平明显增加。单核细胞在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早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可吞噬内皮细胞膜,但对经低温缺氧处理的内皮细胞膜的吞噬作用并没有增加;CD4^+T淋巴细胞不具备乔噬内皮细胞膜的功能。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经低温缺氧处理后上调多种炎性介素、共刺激分子、粘附因子等相关的RNA转录;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起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