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对 876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进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一致者 5 65例( 64 5 % ) ,其中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冠状动脉有狭窄病变者 3 91例 ( 4 4 6% ) ,心电图和冠状动脉均正常者 174例( 19 9% )。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不一致者 3 11例 ( 3 5 5 % ) ,其中心电图正常而冠状动脉狭窄者 166例 ( 18 9% ) ,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冠状动脉正常者 14 5例 ( 16 6% )。结论临床上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来诊断冠心病 ,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静态心肌断层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综合判断 ,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染色体10q25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7078160、rs4752028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0例NSCL/P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表型分为单纯唇裂组、唇腭裂组、单纯腭裂组,将单纯唇裂组和单纯腭裂组合并为唇/腭裂组;选取3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对上述2个SNP设计引物,PCR扩增其序列,通过二代测序进行基因型分型。利用SPSS19.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rs7078160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唇/腭裂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最为显著(P=0.008,OR=1.500,95%CI=1.116~2.016),rs4752028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唇/腭裂组和对照组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28,OR=1.424,95%CI=1.041~1.948)。结论:染色体10q25区域的rs7078160和rs4752028位点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25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n=71)和对照组(n=187).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年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6 min步行距离及心脏核素(SPECT)检查,记录年住院天数.结果 移植组6 min步行距离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345±76)m比(286±104)m,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比较,移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移植组左心窜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41.5±9.4)%比(37.3±6.6)%,P<0.05].术后2年时移植组LVEF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6.3)%比(43.2±6.0)%,P>0.05].术后3个月移植组缺血心肌节段数较术前减少,且较对照组少[分别为(2.0±1.0)个比(3.1±1.4)个和(2.0±1.0)个比(3.1±1.2)个,P均<0.05],而坏死心肌节段数移植前后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牛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比94.9%,P>0.05).但移植组患者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3.6±13.4)d比(33.0±14.0)d,P<0.05].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EF、增加6 min步行距离,减少年住院大数,且近期疗效显著,中期疗效与传统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应用肝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 2 40 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在鞘管拔出后按用或不用静脉肝素方案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和 3 0d缺血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素组住院期间缺血并发症低于无肝素组 ,缺血并发症减少 5 8% (3 70 %vs9.10 % ,P <0 0 0 5 ) ,QMI减少 75 % (0 2 9%vs 1.2 0 % ,P <0 0 2 5 ) ,NQMI减少 65 % (1 5 0 %vs 4.3 5 % ,P <0 .0 0 5 ) ,靶血管再PTCA减少 78% (0 91%vs 4.10 % ,P <0 0 0 5 ) ,3 0d靶血管再梗死率降低 75 % (0 3 4%vs 1.40 % ,P <0 0 1) ;两组间出血并发症未见明显区别 (6 0 0 %vs 5 .10 % ,P >0 2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 ,隔夜肝素组和 3d肝素组缺血和出血并发症也无明显区别 (2 0 0 %vs 3 .90 % ,P >0 10和 5 .89%vs 7.14 % ,P >0 .5 0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规应用肝素能减少住院期间和 3 0dQMI、NQMI、靶血管再PTCA的发生率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延长静脉应用肝素不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缺血并发症 ,但也不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5.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16例(男性5例, 女性11例),平均年龄(45.3±10.8)岁,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抽取骨髓,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直接注入左、右冠脉。比较移植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3个月后,心功能(NYHA分级)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7.5%,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左室舒张末径(mm)(72.94± 4.01 vs 63.63±2.58.P<0.001)、左室收缩末径(mm)(52.00±2.80 vs 44.38±1.78.P<0.001)减小,左室射血分数(%) (22.88±5.29vs33.81±3.33,P<0.001)、短轴缩短率(%)(12.00±2.39 vs 20.94±3.70,P<0.001)明显增加;心脏ECT 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缺血及坏死心肌节段减少,(3.4±0.3vs2.1±0.4,P<0.05)(2.5±0.5 vs 1.6±0.3,P< 0.01)个。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有可能通过缺血心肌血运改善,坏死心肌区有心肌细胞再生而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慢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可能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慢性CLBBB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并做前瞻性研究。结果CAG检查正常者58例(79.1%),冠脉病变15例(20.9%),其中男性50例(79.1%),女性23例(31.5%),年龄(49±8)岁,病史0.6~13年;诊断为心肌病53例(72.6%),冠心病15例(20.6%),其它5例(6.8%);心功能分级:Ⅰ级10例(13.8%),Ⅱ级52例(71.2%),Ⅲ级11例(15.0%);CAG检查前降支(LAD)病变11例(73.3%)(P<0.05),左回旋支(LCX)病变4例(26.7(),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病变1例(6.7%),前降支合并右冠脉(RCA)病变2例(13.3%)。结论慢性CLBBB患者发病缓慢,大多有心衰表现,临床上常见于心肌病,较少见于冠心病;CLBBB可能是心肌病逐渐发展和加重并逐步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预报因子;LAD及LCX病变是慢性CLBBB患者冠心病的"罪犯"血管。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在房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 1例患者分别植入MedtronicInc .KappaKDR73 1或 73 3型双腔起搏器 ,分别于术后第 4d、1个月及每隔 3个月一次跟踪随访 ,观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1~ 18个月 ,共出现阵发性房颤、房扑及房性心动过速 62阵次 ,起搏后由DDD(R)自动转换成DDI(R)模式 5 8阵次 ,患者自觉心悸 9阵次。结论 :①MedtronicInc .Kap paKDR70 0系列具有良好的房性心动过速诊断和自动模式转换功能。②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可使起搏器在患者发作房性心动过速时发挥对心室的保护作用 ,有效避免由于起搏器跟踪快速心房率而造成心室率过快 ,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能明显减轻心悸等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遗传学方法在胆石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承载了人类全部的可稳定遗传的信息。现代基因组科学的研究进展提示,除外伤,几乎所有的人类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遗传倾向。而以往的检验医学因无法直接鉴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或缺陷,只能通过基因变异所导致的表型症状对疾病作出诊断,亦即表型诊断。遗传标记的确立使检验医学从表型诊断向基因型诊断发展。自1980年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方法提出后的数十年中,连锁分析是将基因型与表型联系起来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当前困扰人类健康的几大疾病都是多因素决定的复杂性状疾病,其发生、…  相似文献   
59.
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46例,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478%,应用6周有效率696%。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0.
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效果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长期临床效果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592例冠心病患者PCI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这些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96(3~57)个月。MACE的发生率为7.6%,全因性死亡率为2.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5%。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有PCI方式、近段病变、参考血管的直径及氯吡格雷的应用时间,年龄、有心肌梗死史及氯吡格雷应用时间可预测全因性死亡,术后未戒烟及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增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结论:高龄、单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或置入金属裸支架、小血管病变、近段病变和对抗血小板治疗及戒烟的依从性差是预测PCI后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