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潘玉林 《中外医疗》2014,(21):71-7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4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36±0.57)低于对照组患者(5.72±1.88)分;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为3.7%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9.6%)。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皮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手术后创伤较小,治疗后并发症也较少,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辅以纳米仿生骨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5~71岁,平均41.2±5.6岁;胸椎(T4~T10)结核9例,胸腰段(T11~L2)结核7例,下腰椎(L3~L5)结核1例;单节段病变12例,两节段病变5例;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6例。本组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笼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从术前2周~术后18个月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定时随访,观察植骨区融合情况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366min,平均294±88min;术中出血量457~1350ml,平均731±78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7个月,平均23±6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症状加重及相关并发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患者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正常出院。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88.2%,术后12个月时植骨区均可见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术前VAS评分为8.1±0.6分,术后2周时为2.1±0.3分,末次随访时为1.1±0.2分;术前Cobb角为28.3°±9.8°,术后2周时为8.1°±1.5°,末次随访时为9.8°±2.1°,终末矫正率为65.3%。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4例,E级13例。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ASIA分级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结合纳米仿生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较局限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髋部骨折,近年来多采用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较好.自2000年我们采用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该损伤6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在多发性骨髓瘤(MM)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1例MM患者的35个病变椎体接受PVP治疗,比较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VA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所有椎体均穿刺成功,术中未出现肺栓塞、肋骨骨折、神经症状等并发症.术中发生骨水泥沿椎体静脉丛渗漏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后3 d内疼痛情况均得到良好缓解,术前疼痛VAS评分为(6.9±0.8)分,术后3个月为(1.5±1.0)分,术后6个月为(1.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评分为(45.0±11.0)分,较术前的(78.0±10.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今患者疼痛无加重,手术椎体均未再发骨折.结论 对于脊柱MM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患者,PVP治疗临床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报道1 例S-100(+)的腹膜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探讨其与Rosai-Dorfman 病的鉴别.方法 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结果 患者女性, 88岁. 腹痛1个月.CT检查示腹膜后巨大肿块,广泛浸润邻近器官.病理检查示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纤维细胞及多种炎性细胞构成.肿瘤性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结构, 组织细胞无吞噬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组织细胞S-100、CD68和vimentin(+);而EMA、CD21、CD35、ALK-1、CD1α和desmin(-).结论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表达S-100蛋白相当罕见,与Rosai-Dorfman 病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形态学上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组织细胞比Rosai-Dorfman病中的组织细胞小、 形态多样、中度异型性、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无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和背景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是与Rosai-Dorfman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56.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的首位,每年新发胃癌约40万例,占世界新发胃癌的42%,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1]。其中早期胃癌不到10%,远低于日本的早期胃癌发现率(50%~75%)。胃癌患者的疗效与疾病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例扁桃体FDCS进行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女性,23岁.咽喉疼痛2个月.巨检:肿瘤最大直径2.5cm.镜检:隐约结节状.瘤细胞胖梭形和卵圆形,核膜清晰,细胞分界不清;细胞核中度异型,有少量瘤巨细胞和R-S样细胞;核分裂象>5个/10HPF.肿瘤细胞排列成条束状、旋涡状、席纹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1和CD35(+).术后行放、化疗.1年半随访,肿瘤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FDCS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CD21 和/或CD35.扁桃体FDCS要与口腔常见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如纤维组织细胞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肌上皮瘤和梭形细胞癌等)鉴别.FDCS大多为低度恶性,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58.
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操作灵活的颈椎后路手术头架,自1997年3月以来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结构 本手术头架由五部分组成(图1、2)。①“U”形连接支撑杆。两侧插杆用直径14mm圆钢制成,横向连接杆用直径16mm圆钢制成,两端与插杆焊接在一起。双侧插杆与横向连接杆长度均为300mm,横向连接杆中间焊接有一与水平面成60°角、长200mm的支撑杆,远端有多向连接锁。②升降滑动连接杆。长300mm,用直径16mm圆钢制成。近端焊接有调节器,远端有紧固螺丝多向连接锁,两端分别与“U”形连接支撑杆和颅骨牵引杆连接…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郑州市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伤椎70个,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伤椎50个,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 P )进行治疗。术前和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类评分;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2个月进行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再根据DR片测量结果算出实际椎体高度;通过X线片判断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患者,并且骨水泥注入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丢失椎体高度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伤椎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