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目的]对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型内鉴定。[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结果]1999—2002年福建省脊灰分离株在3D区有5株Ⅱ型病毒发生重组或变异,表现为Ⅲ型;在VP1区有3株发生变异,不同于经典Ⅱ型病毒,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PCR—RFLP技术能快速确认脊灰毒株的基因特征,初步区分脊灰病毒是否为野病毒或发生重组变异.及时为采取相应防治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介绍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情况,实现预防接种全省联网,解决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结合的网络构架,开发和建立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结果 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开发与建立后,实现预防接种日常信息管理、医院产科建卡、一地建卡,异地接种、多部门多系统数据共享、自动统计和分析、数据存储备份、短信通知等功能,系统运行使用情况良好.结论 该系统目前在国内免疫规划管理方面具有率先引入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儿童的识别介质、与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对新生儿在产科建卡、发送短信通知提醒接种、便于对流出、流入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等先进性,有助于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泉州市发现的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健康携带者及其应急处置情况.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VDPV携带者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未发现疾病状态.发生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 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应急免疫接种率高.结论 此次 发现的VDPV发生在健康者,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应研究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阐述福建省控制麻疹不同阶段策略对发病的影响,探讨控制与消除麻疹的对策.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年来我省麻疹发病情况与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麻疹发病可分为7个阶段:麻疹疫苗使用前(发病率中位数630.46/10万)、麻疹疫苗使用初期、冻干麻疹疫苗使用、计划免疫初期、计划免疫成熟、加强控制麻疹和消除麻疹阶段;消除麻疹阶段(发病率中位数0.2/10万),发病以人口密集的地区出现频率较多.结论 我省麻疹免疫预防46年成绩显著,液体疫苗使用、冻干疫苗使用、接种周期缩短、接种方式的改变、冷链系统的使用和监测支持免疫实施等推动了麻疹发病的逐级下降.今后应加强个体管理减少麻疹易感,在免疫策略、疾病监测和发病处置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通过评价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发现维持无脊灰工作不足之处,巩固成果.方法 对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1/10万,分布于全省9个设区市72个县(市、区);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89.8%;病例脊灰免疫史≥3次151例(85.3%),≤3次和不详者26例(14.7%).各项监测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结论 福建省2011年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OPV免疫实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初步探索我国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方法在初步定义免疫规划服务均化及其内容属性的基础上,设计三级指标框架,再通过Delphi法专家论证和效度与信度评价遴选指标体系。结果初步提出免疫规划服务均等化及其内容属性;根据专家函询,最终纳入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5项,包括免疫规划服务政府筹资、免疫规划服务资源系统建设、免疫规划服务提供、相关部门与公众义务和公众免疫效果等;二级指标13项和三级指标37项。各指标重要性平均得分为8.61(8.46~8.77)分,平均CV为0.15(0.14~0.17),平均满分比例为44.24%(39.19~49.30%);各级指标α信度系数均数为0.84(0.82~0.87)。结论该研究指标体系大大简化了以往督导评估指标,又涵盖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元素;专家认同率高,效度与信度良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核酸序列分析仪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提交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上进行比对.并构建基因树。结果福建省1999~2002年分离到脊灰病毒5株,为Ⅱ型与Ⅲ型的疫苗重组。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AFP病例中分离到的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VPI区与标准疫苗株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变异程度不大,与攀伎花市造成流行的脊灰病毒株差异也不大。同时发现,Fj-4,Fj-52株病毒为同一毒株。结论福建省在1999~2000年曾经出现过疫苗重组株,其中有一种毒株已在人群中循环,并引发2例病例。目前我国已进入无脊灰状态.仍采用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要注意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VDPV)的流行。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可以为适时调整免疫策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8.
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第一类疫苗的种类不断增加;由于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实施条件不同,因此不同省份的第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也不全相同。本文介绍了福建省2009年第一类疫苗的种类、剂型、接种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部位及方法,为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福建省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发现并阻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用EpiInfo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发病率为1.33/10万(106例),AFP病例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2.5%,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3.8%,肠道病毒分离率16.0%。未全程完成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基础免疫病例占11.3%,免疫史不详占6.6%。[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相关要求,但个别地区监测质量下降,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落实培训工作,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0.
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后有可能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随着OPV大量使用,在无脊灰国家和地区,VAPP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对VAPP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日益重要[1].本研究通过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福建省2008-2011年OPV常规免疫以及历年强化免疫/查漏补种OPV数据估算VAPP发生率,并对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PP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