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分析2006~2013年福建省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比较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6~2008年)、强化免疫后(2009~2012年)和2013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60/10万、0.16/10万、0.82/10万。强化免疫后各地市发病率均较强化免疫前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为47.56%~99.19%。强化免疫前发病年龄以8月龄至14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5.28%;强化免疫后发病年龄发生改变,以<8月龄和≥15岁为主,2009~2012年占68.97%,2013年占69.38%。强化免疫前流动人口发病率(13.93/10万)高于本地人口(3.07/10万);强化免疫后发病率逐渐降低,2009~2012年流动、本地人口发病率已基本持平;2013年本地人口发病率(0.84/10万)已超过流动人口(0.72/10万).强化免疫前后有84%以上病例无免疫史,可见免疫空白仍然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保持高群体免疫力,应加强常规免疫、强化监测和应急处置,才能降低麻疹发病率,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42.
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是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减轻基层人员工作负担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背景、建设方法、系统构成、网络构架、业务流程。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在国内率先使用社会保障卡作为接种儿童的识别介质、使用电信的“政务外网”作为专网、实现与省居民健康信息共享、产科接种信息登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信息同步共享,全省短信预约通知接种等功能,提升了免疫规划信息化水平,并对系统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福建省风疹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影响,为探讨风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福建省风疹类疫苗接种数与风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来风疹类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48.2%、77.4%、62.6%和98.9%;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7.8%、35.7%、96.2%和99.4%。2008-2011年风疹发病8 947例,年均发病率为6.08/10万,发病高峰4~6月,占全年病例数的70.0%。男女性别比为1.40∶1,发病主要集中在10~19岁青少年(64.8%),风疹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2009年风疹病例中,1~4岁构成比接种麻腮风疫苗地区低于接种麻腮疫苗地区,2011年2~4岁儿童风疹发病率接种麻腮风疫苗地区低于接种麻腮疫苗地区。结论风疹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是有效的,应进一步加强风疹类疫苗免疫,完善风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福建省水痘的流行特征,科学防控水痘。[方法]对2009~2011年福建省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福建报告水痘病例21 238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19.59/10万。水痘发病率,2009年为16.87/10万,2010年为17.22/10万,2011年为24.03/10万。2009~2011年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厦门市(35.29/10万)、宁德市(32.38/10万)、三明市(28.27/10万),居后3位的依次是莆田市(1.33/10万)、福州市(14.47/10万)、漳州市(13.77/10万);0~4岁为61.75/10万,5~9岁为102.34/10万,10~14岁为61.63/10万,15~19岁为20.36/10万,≥20岁为2.76/10万;男性为21.98/10万,女性为16.14/10万(P<0.01)。2009~2011年报告的21 238例水痘病人中,5~7月发病的占29.36%;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的占38.20%;学生占47.22%;散居儿童占17.37%,幼托儿童占15.89%,其他人群占19.52%。3年合计发生暴发疫情24起,合计发病619例,均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福建省水痘发病呈现自然流行趋势,托幼儿童和学校是水痘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疫苗配送成本。方法 选取1个省级、9个市级、18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收集2019年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 EPI)疫苗/非EPI疫苗从省级CDC至接种单位各环节的配送成本;选取2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收集非EPI疫苗从企业至县级CDC的配送成本,计算各环节平均配送成本。结果 2019年福建省EPI疫苗从省级CDC至市级CDC、市级CDC至县级CDC的平均配送成本分别为0.14元/剂、2.47元/剂;EPI疫苗和非EPI疫苗从县级CDC至接种单位的平均配送成本为4.99元/剂;非EPI疫苗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至县级CDC的平均配送成本为2.58元/剂。结论 区域集中仓储、统一配送可使疫苗配送成本下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检出病毒的型别分布及特点。方法用RD、HEp-2、L20B细胞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阳性分离株首先应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3个型血清鉴定PV型别,PV3个型血清无法中和的病毒再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RIVM诊断组合血清进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型别鉴定,继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序列测定与分析对仍无法定型的病毒株进行鉴定,最后对其中鉴定为非EV疑似腺病毒的标本及2株新血清型EV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形态学方面进行诊断。结果1996~2002年AFP病例中139例病毒分离阳性,其中46例检出PV疫苗相关株,占33.09%,以Ⅱ型为主,其余93例在最初鉴定为NPEV。在能重新扩增出病毒且仍鉴定为NPEV的57例阳性病例标本中,除5例经电镜形态学诊断为腺病毒外,其余52例均为NPEV,涵盖了25个血清型,并以埃柯病毒(ECV)为主(77.78%),常见的有ECV3、11~13型,柯萨奇A、B,各占11.11%、7.41%,同时发现2例新血清型NPEV。结论与无脊灰野病毒前相比,1996~2002年分离的病毒已从1992~1994年以PV为绝大多数转变为以NPEV为主,分离的PV从以Ⅰ型脊灰野病毒为主转变以PVⅡ型疫苗相关株为主。NPEV中血清型分布广泛,不同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及特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确保强化免疫各级所供应使用的疫苗有效,评价福建省冷链系统运转状况。[方法]从省→设区市→县→乡级规范化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对麻疹疫苗进行跟踪抽样主动监测,同时选择3条疫苗运输线(闽东、闽西和闽南),检测比较各环节供应和使用的疫苗效价,评价冷链运转效果。[结果]抽检74份麻疹疫苗样品,100%达到出厂合格滴度(≥3.5 logTCID50/ml),运输线上各环节供应和使用的疫苗滴度均值均在3.5 logTCID50/ml以上。[结论]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供应使用的麻疹疫苗效价有保证,冷链系统运转正常。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4—2019年不同基因型麻疹野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后续麻疹防控策略,完成消除麻疹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省2014—2019年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地市上送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2014—...  相似文献   
49.
福建省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解健康人群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对福州市371名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 1~岁、4~岁、7~岁、13~岁、19~岁、30~岁,40~49岁年龄别流行率分别为13.8%,33.9%,70.9%,87.3%,94.1%,95.8%,97.9%。血清学流行率以1~3岁组最低,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 水痘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6岁以下婴幼儿应是水痘疫苗免疫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50.
福建省2株麻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福建省目前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型别与抗原性。[方法]细胞培养分离病毒;PT-PCR扩增病毒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并对其产物测定基因序列以定型;细胞中和试验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B95a细胞分离到了2株麻疹野病毒,Vero细胞未分离到,表明B95a细胞敏感性较高;分离到的病毒经PT-PCR及基因序列测定证实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国流行的优势株);分离的野病毒株与疫苗株同时进行血清中和试验显示:目前使用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对流行的野病毒仍具有中和作用,但中和滴度低于疫苗株。[结论]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B95a细胞是目前分离麻疹病毒的首选细胞;新变异来的麻疹H1基因型也在我省流行,且目前使用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在体外中和野毒株的滴度低于疫苗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