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21.
一对母婴同时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一对母婴同时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母婴之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对分离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1株分离自受母乳喂养,患有脐炎的新生儿脐分泌物;另2株分别分离自该新生儿健康母亲左右两侧乳房分泌的乳汁)进行药敏试验表型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分析其同源性。结果此对母婴携带的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完全相同,PFGE图谱具有100%的相似度,PFGE结果聚类图处于同一分支。结论此对母婴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相同型别菌株,推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母婴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试剂盒作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液体培养基开始变橙色或淡红色立即转种血平板,根据血平板的细菌生长情况及其尿素和精氨酸分解试验情况来判断结果。结果5372例患者,分离出支原体2468株,阳性率为45.9%,分离出尿素或精氨酸阳性的细菌450株,假阳性率为8.4%。其中解脲脲原体(Uu)1999株,阳性率占81.0%(1999/2468),人型支原体(Mh)72株,阳性率占2.9%(72/2468),Uu+Mh混合型397株,阳性率占16.1%(397/2468)。药敏结果显示,Uu和Uu+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4%、1.4%、34.9%、7.0%、7.8%、62.5%、2.7%、4.8Vo、0.2%和9.8%、8.3%、64.7%、74.3%、20.9%、82.9%、48.1%、68.8%、0.5%。结论液体培养基与血平板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支原体的准确性;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可作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并找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Deng(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ng,EPEC Deng)的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方法 EPEC Deng来源于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菌株采用诊断血清鉴定血清型,通过自动细菌鉴定仪,使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进一步提取细菌总DNA,构建测序文库,通过Illumina 2000仪器测序,然后利用多引物PCR等方法进行补缺口及拼接,最终获得完整的全基因组.采用相关软件获得基因序列,通过对比已知的蛋白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EPEC Deng基因组包含5 233 046 bp,GC含量50.48%.基因组通过注释后总共有5 347个编码蛋白序列,80个tRNA的编码基因,以及2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的操纵子.EPEC染色体基因组中含有致病岛,大小约为40Kb左右,与数据库中的一个37Kb的致病岛(AF200363.1)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达到99%.结论 完成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组精细测序分析,PAI是EPEC致病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基因数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0-2013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 方法 对186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结果 共分离到92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4.93%.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的沙门菌分离率最高,达23.21%,1~3岁组次之,达8.26%,1岁组和11岁各年龄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于1.45%~5.41%.性别和分离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株沙门菌分布于19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38.04%,肠炎沙门菌次之,占31.52%,第3位是斯坦利沙门菌,占7.61%.61株沙门菌可以分为41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最多有7株菌.鼠伤寒门菌产生17个PFGE带型,主要带型为 T1型,肠炎沙门菌的带型为E1型.发现2起家庭聚集性的沙门菌感染,1起为罗森沙门菌感染导致的1对双胞胎幼儿发病,另1起为1对夫妇和1位老人在家庭聚餐后感染肠炎沙门菌. 结论 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沙门菌分离率最高,需高度重视该年龄组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本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PFGE分型及时能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对奥马环素(omadacycline,OMC)的药敏特点及其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5—2020年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共136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菌株对OMC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无乳链球菌的生物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tet M、tet O、tet K、erm B、Optr A)和毒力基因(cpsⅢ、bca、fbs A、cps A、scp B)。结果 136株临床分离的无乳链球菌中,对OMC耐药的有20株(14.7%),中介有64株(47.1%),敏感有52株(38.2%);生物被膜阳性菌株有57株(41.9%),对OMC敏感的有20株(35.1%),生物被膜阴性菌株有79株(58.1%),对OMC敏感的有32株(40.5%),两组菌株敏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62,P<0.0...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来源、患者临床特点、科室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临床共分离到425株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创口分泌物44株,穿刺液23株,血液19株,以上3类标本来源临床分布首位科室分别是手显微外科、甲乳外科、重症医学科。临床特点分析显示创口分泌物来源和血液来源患者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者分别占38.6%和73.7%。临床分布前3位分别是儿科、新生儿科及神经外科。所分离菌株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8.0%,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7.1%,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显示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9.8%),暂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金葡菌感染是临床呼吸道、创口及血流感染分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有基础疾病人群易感,目前该类细菌β-内酰胺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培养中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特点及与药敏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2011年至2016年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68株,美国BD公司Phoenix TM100全自动细菌药敏鉴定仪检测常规药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析其MLST分型,使用结晶紫96孔染色法进行生物膜光密度A(OD)值检测。结果:68株菌中检测出有36株生物膜阳性菌株,阳性菌株MLST不集中,没有序列分型(NT)最多,其次是ST133,n=5,占13.9%。其药敏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生物膜阳性菌株中介耐药率以上分别为66.7%、63.9%、11.1%、11.1%、阿米卡星还未发现耐药株,生物膜阴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及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生物膜阳性菌株中介耐药率以上分别为54.3%、51.4%、2.9%、2.9%,阿米卡星在阴性菌株中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尿液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或许与其致病和耐药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8.
1980年郑永齐等发现了Epstein-Barr病毒(EBV)重复感染Raji细胞,可诱导出EBV特异性DNA酶,而大多数鼻咽癌病人血清能中和此酶。我们前文报告了用巴豆油及正丁酸激发该细胞产生类似的EBV特异性DNA酶,并证明大多数鼻咽癌病人血清具有抗该酶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中抗DNA酶活性的测定对于鼻咽癌发现与诊断方面的意义及了解对鼻咽癌以外各种癌瘤有无交叉反应等,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成套血培养模式对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1年全年送检的4855瓶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成套血培养瓶送检率为23.5%,阳性率为11.7%;比单瓶阳性率提高了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套和单瓶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率最高的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23.9%和33.9%,其次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17.9%和25.3%。结论:成套血培养模式具有提高培养阳性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成套血培养送检工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