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涂雪松 《青海医药杂志》2010,40(2):77-79,F0004
2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 2.1 临床表现 2.1.1 Friedteich型共济失调因发病年轻(25岁以前,或8岁~15岁,或5岁~18岁),脊髓的受累比脑干和小脑更明显,而名为少年脊髓型共济失调.遗传方式为AR.  相似文献   
82.
涂雪松 《贵州医药》2012,36(1):85-85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头晕、说话不清、双下肢无力4天,于2011年11月5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四天前无何诱因,突感头晕、恶心、双下肢无力,家人发现其讲话不清、右口角流口水,送当地医院,做头颅CT正常.病前病人有多年糖尿病和甲低史.门诊查:BP:130/90 mmHg,神清,说话含糊但可听清,无感觉性失语,伸舌略右偏,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示齿正常,两侧额纹对称,咽反射存在,无亢进或消失,双侧眼球活动正常,瞳孔反射正常,无眼震,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四级,双巴氏征(+),四肢腱反射对称,无亢进或消失,双侧面部及肢体感觉对称.头颅MRI示,桥脑、豆状核、额顶叶、丘脑多处点、片状长T1、T2信号,FLAIR呈高低不等信号.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对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Medline(1977~2011.11)、CNKI(1994~2011.11)、万方(1989~2011.11)、VIP(1989~2011.11)等数据库,收集有关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RCT)。通过文献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1个试验982例患者纳入分析,纳入研究的文献经质量评价,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1有效率:马来酸桂哌齐特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效应量OR及95%CI为5.91[3.71,9.43](P< 0.000 01)2神经功能改善:腓神经SNCV合并效应值WMD=2.52,95%CI(1.92,3.13);腓神经MNCV合并效应值WMD=3.07,95%CI(1.59,4.55);正中神经MNCV合并效应值WMD=3.97,95%CI(1.87,6.07);正中神经SNCV合并效应值WMD=2.94,95%CI(1.43,4.46);以上效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头痛、头晕、消化道不适。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DPN可能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尚缺乏高质量的RCT证据支持,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DPN尚不能作出最后结论,还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 RCT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84.
涂雪松 《包头医学》2012,36(3):141-143
颅内动脉在结构上有先天不足。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首要病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亚洲人多见于欧洲、非洲人,颅外动脉则欧洲、非洲人多见于亚洲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卒中的发生率甚高。开展血管介入治疗能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率,但其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有脑栓塞、血管闭塞、血管破裂等。术中密切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可及早发现并发症。手术操作准确、仔细,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影响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因素有溶栓药物(包括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开始及持续时间)、年龄,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早期缺血性改变、无症状性微出血灶、脑水肿、脑白质疏松,是否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及脑梗死病灶的大小和临床症状的轻重等。预测指标分为生化和影像学两方面,可靠性待研究。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30岁。双下肢疼痛、肌肉变硬18年,张口受限2月余。患者1969年下颌角处长出一肿物,质地硬,病理检查为“胸锁乳突肌纤维增生”,经抗炎治疗后肿物缩小。同年9月双小腿屈曲困难,半年后右大腿伸侧触到条索状物。1972年X线摄片示右大腿中部肌肉钙化物。1976年两侧大腿外侧肌群变硬,影响活动。1980年腹部肌肉内长出一肿物。1987年9月张  相似文献   
87.
男,45岁,双下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1年。1年前,患者感双下肢麻木和疼痛,由腰部一直放射到小腿部。疼痛呈刀割样。麻木、疼痛感觉时轻时重,与此同时,双下肢无力,重时行走困难,站立都不能,轻时行走无甚困难。大、小便无障碍。近三个月,发现双下肢变细,脐以下对冷、热刺激迟钝,双下肢无力加重,故来就诊。查体:双下肢肌张力不高,肌肉萎缩,未贝朿颤,肌力Ⅲ~+级,巴氏征(一),膝及跟腱反射对称,稍弱,腹壁反射可引出。双T_6以下痛觉及温度觉明显减退。双  相似文献   
88.
89.
丹参酮(tanshinone)是中药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或者是醚、醇等有机溶刑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总称丹参酮。丹参酮在心脑血管方面有重要作用,还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近些年来对性激素作用方面、调节免疫应答和抗肿瘤和治疗肝脏病变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现就丹参的这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