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7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素生成素治疗30例白癜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相当困难。1986年Cao等犤1犦从胎盘中提取了黑素生成素(melagenine),用此治疗白癜风有效率为84%.我科于1995年从胎盘中成功提取了黑素生成素,它能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黑素的合成。从1997年开始,我们用外搽黑素生成素并配合红外线治疗了30例白癜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白癜风243例临床分析及与HLA-DQB1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和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及与两种HLA-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探讨白癜风的病因.方法 登记243例白癜风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对243例白癜风患者和250例健康人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白癜风平均初发年龄男性为23.1岁,女性为23.7岁;首发类型以局限型为主,77%的节段型为儿童,家族史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家族史阴性患者.白癜风与HLA-DQB1等位基因相关.结论 ①寻常型与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机制不同;②有阳性家族史者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白癜风患者在其遗传背景上可能存在差异;③HLA-DQB1*0201可能是寻常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53.
54.
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对梅毒患者的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 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特异性TP-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IgG/RF免疫吸附剂处理后的93例梅毒患者血清和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用TPPA法检测TP-IgM抗体.结果73例未经正规驱梅治疗的梅毒患者血清中,一期梅毒的TP-IgM抗体阳性率78.26%(18/2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100%(32/32),隐性梅毒的阳性率47.06%(8/17),3例梅毒妇女所生新生儿血清TP-IgM抗体1例阳性.经正规驱梅治疗RPR转阴的21例梅毒患者血清中TP-IgM抗体阳性率4.76%(1/21).结论采用19S-IgM-TPPA法检测先天梅毒和二期梅毒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不宜单独应用诊断一期和隐性梅毒,对梅毒疗效的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旨在观察茅莓总皂苷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对黑色素瘤和S180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6.
聚合酶链反应与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淋球菌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PCR法和淋球菌培养法检测192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淋病奈瑟菌.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77例,均阴性98例,PCR阳性而培养阴性12例,PCR阴性而培养阳性5例.PCR法阳性检出率为46.35%,而培养法为42.71%.结论淋球菌培养与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 评价两种检测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多肽抗体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 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法 (IBT)和对流免疫电泳法 (CIE)检测 2 18例结缔组织病 (CTD)患者和 15 0例非结缔组织病对照血清ENA多肽抗体 ,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 CTD中用IBT法测得抗ENA抗体阳性 14 8例占 6 7.9% ,用CIE法阳性 133例占 6 1.0 %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BT阳性而CIE阴性为 18例 ,IBT阴性而CIE阳性者 4例。IBT可以同时检测 7种ENA抗体 ,而CIE只能检测 4种ENA抗体 ,但由于两种方法抗原制作过程中某些技术性因素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 : IBT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广谱的ENA血清学诊断方法 ,但同时应用CIE法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 ,从而提高抗EN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8.
白癜风相关基因-1的确认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VIT-1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差异性。方法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黑素细胞VIT-1基因表达水平,克隆VIT-1 ORF cDNA全长并测序,序列差异由CLUSTAL W(1.83)软件分析。结果黑素细胞的VIT-1基因ORF含有81bp的内含子,为FBXO11的3′端的部分序列,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VIT-1基因表达量下降。结论VIT-1不是一个新基因.而是FBXO11,属于F-box蛋白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59.
白癜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白癜风活动性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0名健康人和40例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P<0.001).③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ICAM-1与白癜风活动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IL-6R)与白癜风患者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疗效的关系。 方法 对53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进行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收集白斑区与非白斑区的疱液,移植后6个月观察疗效,用ELISA的方法测定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液中IL-6及sIL-6R水平,比较移植成功组与失败组白斑区及非白斑区组织液中IL-6及sIL-6R水平。 结果 白癜风患者白斑区IL-6(113.22 ± 81.20) ng/L与非白斑区(84.40 ± 48.78) ng/L,及白斑区sIL-6R(56.28 ± 24.87) ng/L和非白斑区(53.96 ± 25.67) ng/L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失败组与成功组比较:白斑区IL-6(153.61 ± 100.26) ng/L的浓度明显高于移植成功组(88.75 ± 55.75) ng/L(P < 0.05);非白斑区浓度(100.26 ± 55.17) ng/L与(74.78 ± 42.50)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sIL-6R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时间 < 1年的白斑区IL-6(148.46 ± 88.00) ng/L与非白斑区(114.82 ± 64.66) ng/L均高于稳定时间 ≥ 1年的白斑区(93.54 ± 71.07) ng/L与非白斑区(67.40 ± 25.23) ng/L(P < 0.05),而sIL-6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节段型白斑区IL-6(77.33 ± 61.70) ng/L明显低于非节段型(131.68 ± 84.54) ng/L(P < 0.05),非白斑区IL-6及sIL-6R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节段型患者的移植成功组非白斑区IL-6(78.25 ± 40.30) ng/L、白斑区(96.27 ± 53.390) ng/L与失败组非白斑区(107.02 ± 42.48) ng/L、白斑区(178.90 ± 96.48) 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L-6R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6在组织液中的异常表达对白癜风患者皮损区的微环境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自体黑素细胞移植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