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83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71篇 |
综合类 | 97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加强颅脑损伤技术研究、规范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与工伤事故所致的颅脑损伤亦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尤其是中青年健康的重要原因。近三十年来,先进神经影像技术(头颅CT、MRI等)的广泛应用、急救体系的完善、早期重症监护的开展以及对颅脑损伤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对颅脑损伤后的诊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然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仍高达30%~50%,重残和植物生存率达6%~19%。近年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我们对颅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认为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几乎都与脑缺血、缺氧有关,在内源性损伤因…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研究血根碱与c-myc G4-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变温试验等方法,对血根碱与c-myc G4-DNA的结合常数、结合比例、结合模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血根碱在300~ 350 nm之间的特征吸收峰随c-myc G4-DNA浓度的增加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减色率△H=35.4%(△λ=7 nm),与c-myc G4-DNA结合常数为3.1×104 mol/L;G-四链体/血红素过氧化物酶竞争试验中,血根碱竞争血红素引起吸光度下降;变温试验中c-myc G4-DNA的熔点在血根碱作用下升高4.7℃.结论 血根碱以结合比例为1∶1外部堆积于c-myc G4-DNA,并促使其结构稳定,这可能是血根碱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体外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组分为3组:1、5、10mmol/L5-氨基酮戊酸溶液分别与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激光照射20min,即T1、T2、T3组;对照组分为3组:C1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2组为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不接受照射,C3组为不加5-氨基酮戊酸溶液的中型无绿藻37℃避光孵育30min后接受照射。采用菌落计数法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的抑制作用。结果7株中型无绿藻3个对照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两两比较,C2组菌落计数均明显低于C1组、C3组(均P<0.05)。3个实验组每株中型无绿藻生长均受到抑制,与C2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3株中型无绿藻(O22a、O22c、O22d)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4株中型无绿藻(O22b、O22e、O22f、O22g)3个实验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C2组为参照,计算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处理后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T1、T2和T3组分别为(59.09±10.27)%、(70.44±11.01)%和(70.90±7.12)%,合并后总的受抑制率为41.78%~87.82%,平均为(66.81±10.94)%。T1、T2和T3组中型无绿藻菌生长总的受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T2、T3组中型无绿藻生长受抑制率均明显高于T1组(P<0.05),T2与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5-氨基酮戊酸溶液光动力抗感染化学疗法对中型无绿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4.
165.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儿童颅内肿瘤的发现率有所增加。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是儿童颅内幕下肿瘤中比例最高的肿瘤。由于第四脑室毗邻桥脑、延髓等脑干结构,又是脑室系统内脑脊液循环通路的重要环节,该部位肿瘤的治疗须引起重视。随着显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发展,外科治疗逐渐趋向于微创,对于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要求是肿瘤全切和尽可能保存正常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6.
自1978年Smith和Samman[1]报告第1例皮疹表现为色素减退斑的蕈样肉芽肿(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es,HMF)以来,国外文献陆续报道20余例,我们近年来遇到2例HM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7.
168.
报道1例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女,60岁。四肢红斑、丘疹、结节痛1年余,加重伴水疱、脓疱1周。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3年余,类风湿因子阳性。三次组织病理示表皮表现不一,真皮浅中层均可见较多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尘,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内皮肿胀伴红细胞外溢,未见血管炎改变。DIF阴性。诊断: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炎。结合病例及相关文献,对此病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9.
170.
留置导尿护理操作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近几年来,国内同行通过临床工作实践和探索,对留置导尿实际操作的各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