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方法: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s.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DCs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并表达髓系DCs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83.19%)、CD86(89.24%)及MHC-Ⅱ(95.25%),同时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正元胶囊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纳武利尤单抗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正元胶囊。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对照组客观缓解率高于观察组(20.83%,25.00%),疾病控制率低于观察组(54.17%,6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乏力、食欲下降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便秘、皮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T淋巴细胞、CD4、CD8阳性细胞%和阳性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元胶囊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可减少乏力、食欲下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与恶性胶质瘤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等烷化剂耐药相关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根据MGMT表达状态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挽救性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30例,均有可评价病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MGMT表达状态,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患者应用非TMZ常规5天方案或非烷化剂药物进行化疗,阴性组患者不限制化疗方案。结果:全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2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95%CI:4.3~11.7),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7.4~24.6)。其中MGMT阳性组16例,阴性组14例。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8.8%和2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95%CI:3.1~10.9)和8个月(95%CI:3.9~12.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95%CI:5.4~26.6)和16个月(95%CI:7.3~2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恶性胶质瘤挽救性化疗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根据肿瘤MGMT表达进行个体化化疗,特别是对于MGMT阳性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能够避免耐药,得到与MGMT阴性患者相当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4.
恶性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治疗困难,预后差。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联合应用的综合治疗策略对生存的改善有一定帮助,但即使初次治疗有效者大多最终又复发。我们报道一例复发难治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患者经5次手术、放疗,以及包括替莫唑胺、伊立替康、替尼泊苷、顺铂、尼妥珠单抗、血管内皮抑素、干扰素β等在内的细胞毒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该患者随访至今,生存时间已超过33个月。本文结合此病例的治疗过程,对恶性胶质瘤的规范化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挽救治疗以及恶性胶质瘤治疗新方法的探索进行讨论,并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评价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ES-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转移灶局部治疗、原发灶放疗及全脑预防性照射治疗(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比较其临床特征及生存结果。结果:单部位、多部位及未行转移灶局部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2.1个月、18.5个月和9.5个月;限期性、择期性局部治疗及未行转移灶局部治疗患者的MST分别为10.7个月、15.8个月和9.1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与单纯化疗者MST分别为13.7个月和8.7个月;行PCI者与未行PCI者MST分别为18.4个月和10.1个月,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灶局部治疗、原发灶放疗及PCI是ES-SCLC患者的保护性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转移灶局部治疗、原发灶放疗及PCI均能延长ES-SCLC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7.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7岁,因面颈皮疹伴四肢乏力6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诱因面、额部和颈前V区出现红斑,瘙痒,曾反复在某医院皮肤科诊治,按"脂溢性皮炎"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症状反复无明显好转,同时出现四肢乏力而入院。入院时面部、颈前水肿性红斑,眼睑四周水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细胞(DC),并以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M-DC)为载体研制骨髓瘤疫苗.方法 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的作用下诱导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DC.利用聚二乙醇(PEG)作为融合剂,将BM-DC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化学融合,并用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的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进行筛选.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特性、并检测其体外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 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培养7 d并经磷酸脂多糖(IPS)刺激成熟的DC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 、CD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并且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展示出很强的刺激初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PEG融合及HAT筛选后,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可诱导T细胞生成针对sP2/0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对其有强大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BM-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利用BM-DC制备抗肿瘤疫苗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冬  茅卫东  刘少平  林峰  于波  舒忠琴  钱文军  吕叶 《广东医学》2012,33(24):3809-3811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6例初治病理确诊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均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放疗之日起给予尼妥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6次;同时给予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6次。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参照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后完全缓解(CR)23例(88.5%),部分缓解(PR)2例(7.7%),肿瘤稳定1例(3.8%),总有效率(CR+PR)96.2%。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低,其次为皮肤、黏膜反应及消化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后继治疗。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中药面膜综合疗法对Ⅰ~Ⅲ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3例(FAS集)Ⅰ~Ⅲ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面膜组(113例)和西药组(120例),分别采用中药面膜综合疗法和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外用治疗,面膜组每周治疗2次,西药组每晚治疗1次,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1、2、4周后观察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受试者对中药面膜综合疗法使用后的评价。结果 233例病例共完成228例(超窗7例,PPS集221例,其中面膜组105例,西药组116例)。治疗4周后,面膜组皮损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9%vs30.0%,70.8%vs55.8%,P<0.05),FAS集与PPS集统计结果一致。治疗4周后,面膜组PPS集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FAS集与PPS集皮损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面膜组均明显大于西药组(P<0.05)。面膜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113)、2.5%(3/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Ⅰ~Ⅲ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操作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