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90篇 |
免费 | 594篇 |
国内免费 | 3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3篇 |
儿科学 | 109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658篇 |
口腔科学 | 193篇 |
临床医学 | 1581篇 |
内科学 | 1085篇 |
皮肤病学 | 103篇 |
神经病学 | 552篇 |
特种医学 | 4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190篇 |
综合类 | 3293篇 |
预防医学 | 1550篇 |
眼科学 | 105篇 |
药学 | 1194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012篇 |
肿瘤学 | 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297篇 |
2022年 | 337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270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543篇 |
2013年 | 550篇 |
2012年 | 628篇 |
2011年 | 641篇 |
2010年 | 590篇 |
2009年 | 643篇 |
2008年 | 603篇 |
2007年 | 604篇 |
2006年 | 580篇 |
2005年 | 556篇 |
2004年 | 482篇 |
2003年 | 444篇 |
2002年 | 405篇 |
2001年 | 450篇 |
2000年 | 411篇 |
1999年 | 331篇 |
1998年 | 279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243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86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107篇 |
1987年 | 97篇 |
1986年 | 84篇 |
1985年 | 96篇 |
1984年 | 62篇 |
1983年 | 67篇 |
1982年 | 57篇 |
1981年 | 57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13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0篇 |
196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就诊的468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儿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原体、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等病原学特征。于患儿未用药前对其粪便标本进行采集,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五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腺状病毒)、沙门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的耐药情况。结果 468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中41.02%为稀便,患儿出现发热、呕吐、咳嗽、腹痛、惊厥临床症状的占比分别为75.85%、58.12%、11.75%、8.12%和5.34%。共收集粪便标本或肛拭子468份,总体阳性率为39.53%,22.65%为单一病毒阳性(106/468),11.11%为单一细菌阳性(52/468),4.27%为病毒-病毒混合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管理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于2016年4月—2018年11月,在案例医院成立品管圈推进委员会,通过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培训、授课及实地指导等方式,严格按照品管圈4大阶段、10个步骤推进各圈开展活动,完成品管圈终期活动成果报告书并请专家评审成效。结果 2016—2018年共开展17个不同主题的品管圈,主要包括合理服药(3个)、医疗质量与安全(5个)、康复治疗(3个)、健康宣教(4个)、病案文书处理(2个)。有形成果方面,通过专家评审结题率100.0%,目标达成率平均值为121.0%,目标进步率平均值为83.2%,实际成效与预期成果相一致。无形成果方面,在圈能力、团队意识与个人能力、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和掌握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 精神专科医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管理和院科两级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助于构建专科医院服务文化和服务品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应用冰冻切片组织化学技术,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特异性地确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小鸡耳蜗中存在,观察其分布情况,发现听毛细胞底部颗粒较集中,染色深,毛细胞周围亦有散在颗粒,基底乳头近端与远端染色强弱相似。阳性反应神经纤维连接毛细胞底部。螺旋神经节细胞胞浆中有大量的蓝色颗粒,细胞核无着色,这些细胞大小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多量阳性神经纤维,提示可能为神经性NOS。血管盖内皮细胞胞浆中酶活性较强。对这些分布特点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家犬脑梗死ADC值、T2信号强度的演变规律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风后MR表观弥漫系数(appearance diffuse coefficient,ADC)值、T2信号强度的变化过程,并与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对照。方法18只健康成年家犬,制成脑梗死动物模型。依处死时间不同(次日、3d、1周和2周)随机分成4组。手术结束后多时点MR扫描,序列为T1WI、T2WI、3D-TOFMRA、DWI。以MR图像为依据选择病变部位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测量ADC值、T2信号强度,根据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计数毛细血管数,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点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h DWI可见梗死区明显高信号,且随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增高。ADC值术后3~4h下降到(5.61±1.39)mm2/s,相对于对侧半球的(9.85±2.04)mm2/s下降了大约43%,2周时达(9.83±1.11)mm2/s,仍然略低于正常。T2信号由24h的(4040.00±468.66)升高到2周时的(4806.80±739.52)。ADCr、T2r的变化与微血管计数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9、0.721,P<0.01)。形态学及电镜观察可见相应不同程度的缺血改变。结论脑梗死后ADC值变化呈先降后升规律,T2信号强度短期内持续升高,与MVC的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及对PI3K/AKT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其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应用MTT法检测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重要蛋白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的蛋白水平。相关实验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黄虫丸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能抑制K562细胞克隆的形成;能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且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升高,p-Akt/Akt值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够体外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实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保留胸外侧静脉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改良根治术的I期和II期的乳腺癌患者140例,其中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外侧静脉65例(保留组),切除胸外侧静脉75例(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情况。结果保留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4.6%(3/65),而切除组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7.3%(1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O.05)。平均随访1.6年,140例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胸外侧静脉可以减轻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不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应成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有益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8.
甘肃绿色道地药材生产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自然条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定量20种甘肃绿色道地药材气候生态适宜性,提出甘肃绿色道地药材生产合理布局及增产增值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9.
家兔脑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以家兔为实验动物,采用不同剂量和国产水凝胶微球(hydrig61ndCID8phe。,HMs)经兔右侧颈总动脉(CCA)栓塞,建立一种新的家兔脑栓塞的动物模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家兔22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分为3组。第1组8只,用0.03牙2Inl国产HMS栓塞;第2组8只,用0.be,Znil国产HMS栓塞;第3组6只,仅推注Zal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栓塞材料:采用本院与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国产HMS(7-150mp)作为栓塞材料,用电子分析天平称取0.03g及0.deg两种剂量,分别放人含有2ITil生理盐水的青… 相似文献
110.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0年2月至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126名结直肠癌确诊患者,并根据焦虑评分分为3组,组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分析患者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探索术后焦虑评分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界评分值.结果 3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明显不同(χ2=17.904,P<0.001),同时可能焦虑组(焦虑评分<7~13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焦虑组(焦虑评分<7分)(χ2=11.027,P=0.002)及焦虑组(焦虑评分>14)(χ2=20.677,P<0.001),无焦虑组及焦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6,P=0.274);术后焦虑的主要危险因子有费用类型(P=0.053),居住地(P=0.018),内科合并症(P=0.014),新辅助化疗(P=0.053),DUKES分期(P=0.009),术后普食天数(P=0.001);而分析得术后焦虑评分的临界值为17分,术后焦虑评分>17分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χ2=12.538,P=0.00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评分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焦虑评分高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但适度的焦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