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6 毫秒
81.
目的:研究桑白皮Morus alb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Rp-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桑白皮根皮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桑根醇P(1),环桑辛素(2),桑辛素(3),桑呋喃G(4),桑根醇A(5),桑根醇L(6),桑根醇N(7),环桑素(8),cyclocommunol(9)和熊果酸(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5,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是目前一种极具潜力的无创性冠脉检查方法,我院2005年6月-11月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了80例冠脉检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病人的预后甚为重要。螺旋CT的高分辨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早期发现病灶、鉴别诊断和肿瘤分期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就中央型肺癌的螺旋CT(SCT)检查方法、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面进行论述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23岁,因偶然发现左阴囊肿物3周入院。查体左附睾尾部约3cm×3cm×1.5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规则,无压痛。MRI左附睾肿瘤可能性大。术中冰冻活检明确肿瘤后予以行左侧睾丸附睾根治性切除。10d后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化疗。结果:左侧睾丸附睾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异型性明显,部分胞浆可见明显横纹。免疫组化结果:VIM(+)、MyoD1(+)、Myogenin(+)、Ki67(30%)、Desmin(+),诊断:左附睾横纹肌肉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未见淋巴转移。现予以化疗,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极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确诊主要靠病理,预后较差,特别是10岁以上患者,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四医院泌尿男科诊治的35例后尿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12岁~72岁,平均45岁。全部病例均经膀胱尿道造影确诊,后尿道狭窄长度1 cm~4.5cm,平均2.5cm。3例合并前尿道狭窄。经会阴径路行倒"Y"切口,分离球部及阴囊部尿道,在狭窄处切断尿道,充分切除后尿道瘢痕组织,采用自制"灯笼式"后尿道吻合器在显示器直视下用3-0可吸收线间断行后尿道吻合6针~8针。27例行狭窄后尿道切除后端端吻合,8例采用阴囊纵隔带蒂皮瓣卷管成尿道后与后尿道行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时间50 min~120min,平均75min,术后2周~3周拔出导尿管,随访2个月~28个月,平均14个月。35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不需尿道扩张,最大尿流率15ml/S。一次性手术治愈率94%。2例术后再狭窄,1例行尿道扩张治愈,1例再次行狭窄部切除吻合治愈。结论采用自制"灯笼式"后尿道狭窄吻合器行后尿道吻合术治疗瘢痕性后尿道狭窄,吻合方便,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1,2-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E)-1,2-dimethoxy-4-propenyl-benzene,Ⅰ]、甲氧基丁子香酚(metlmxyeugenol,Ⅱ)、丁子香酚(eugenol,Ⅲ)、香草醛(vanillin,Ⅳ)、山柰酚(kaempferol,Ⅴ)、芹菜素(apigenin,Ⅵ)、槲皮素(quercetin,Ⅶ)、正二十六醇(1-hexacosanol,Ⅷ)、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glycerol-α-pentacosanoate,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熊果酸(ursolic acid,Ⅺ).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7.
蔓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琼  张雪梅  江志勇  陈纪军  周俊 《中草药》2007,38(5):656-659
目的研究蔓荆Vitextrifoli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蔓荆干燥果实用95%乙醇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8、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蔓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6个二萜、2个倍半萜、1个环烯醚萜苷、1个芳香酸、1个蒽酯、1个黄酮、1个木质素和2个甾体,分别鉴定为:vitexilactone(Ⅰ)、previtexilactone(Ⅱ)、abietatriene-3β-ol(Ⅲ)、vitexlactamA(Ⅳ)、vitedoinB(Ⅴ)、vitetrifolinD(Ⅵ)、spathulenol(Ⅶ)、ent-4α,10β-dihydroxyaromadendrane(Ⅷ)、agnuside(Ⅸ)、大黄素甲醚(Ⅹ)、紫花牡荆素(Ⅺ)、对羟基苯甲酸(ⅩⅡ)、paulownin(ⅩⅢ)、过氧麦角甾醇(ⅩⅣ)、β-谷甾醇(ⅩⅤ)。结论除化合物Ⅰ、Ⅲ、Ⅵ、Ⅸ、Ⅺ、ⅩⅡ、ⅩⅣ外,其他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8.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干燥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川芎的干燥根茎用水提取,依次用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醋酸乙酯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S)-p-menth-1-ene-4,7diol(1),aromadendrane-4α,10β-diol(2),aromadendrane-4α,10α-diol(3),aromadendrane-4β,10β-diol(4),augustic acid(5),川芎三萜(xiongterpene,6),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7),镰叶芹二醇[3(R),8(S),9(Z)-falcarindiol,8],洋川芎内酯F(senkyunolide F,9),洋川芎内酯I(senkyunolide I,10),4-羟基-3-丁基苯肽(4-hydroxyl-3-butylphthalide,11)。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究小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医生在治疗骨折时,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将患者按照不同的外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夹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固定疗效以及患者治疗费用、恢复时间、外固定物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比较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的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患者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外固定物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适应证内的骨折患者,能达到良好的外固定效果,并且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凝酶在长期抗凝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TURP)术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7例因各种原因长期抗凝的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需接受TURP治疗,随机分为血凝酶组(42例)和止血敏组(35例),术后分别运用血凝酶和止血敏止血。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时间,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象及血常规。术后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了解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血凝酶组术后出血时间明显低于止血敏组(P〈0.05)。术后血凝酶组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PT、APTT无明显变化(P〉0.05),而止血敏组PT、脚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血小板计数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血凝酶组无深静脉或冠脉血栓形成,无新的脑梗塞症状出现。止血敏组有3例发生单侧下肢水肿,其中2例彩超明确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另有1例有心绞痛发生。结论:血凝酶对需长期抗凝患者TuRP术后出血有明显止血效果,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不会增加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