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2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1篇 |
儿科学 | 42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168篇 |
口腔科学 | 99篇 |
临床医学 | 730篇 |
内科学 | 473篇 |
皮肤病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271篇 |
外科学 | 324篇 |
综合类 | 1584篇 |
预防医学 | 669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536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533篇 |
肿瘤学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49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98篇 |
2008年 | 311篇 |
2007年 | 281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231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扎术的优缺点。方法总结包皮环切术300例患者与包皮环扎术250例患者的回顾性资料,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包皮环扎术手术简单快捷,出血少,切除包皮标准,外观疤痕少,避免术后包皮粘连,但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较多,术后疤痕较多,儿童术后易发生包皮粘连,但术后康复时间较短,并可完成一些包皮环扎术不能完成的手术。结论包皮环扎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及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前后路两种方法治疗12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8例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在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进步1个或1个以上ASIA等级的占55.1%;在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或1个以上ASIA等级的占80.9%,总有效率为59.4%。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后路手术适用于大多数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撑开过程中后纵韧带有间接复位作用,同样也具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6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观察内容包括肿瘤部位、最大直径、胃壁浸润厚度、双期强化率、淋巴结转移等.术后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P-gp在胃癌中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组织分化及p53、P-gp在胃癌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P-gp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还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壁浸润厚度、门静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而P-gp表达与门静脉期强化率有关(P=0.005),与动脉期强化率、胃壁浸润厚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P-gp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P-gp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睾丸取精能否改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因男性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行ICSI助孕的58对夫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获取精子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射出精子ICSI组(E-ICSI组,56个周期)和睾丸精子ICSI组(T-ICSI组,4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授精及胚胎发育情况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58对夫妇共接受了98个ICSI周期,56个周期(57.14%)使用射精精子,42个周期(42.86%)使用睾丸精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方案、Gn用量、HCG日E2及P水平、成熟卵数、获卵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2PN受精率(56.4%vs. 53.4%)、优质胚胎率(8.5%vs. 6.1%)、卵母细胞利用率(25.9%vs. 24.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ICSI组与T-ICSI组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22.7%vs. 27....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三维颅脑容积成像(3D-BRAVO)增强MR用于病因学诊断动眼神经麻痹(ON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诊断为单侧ONP患者的颅脑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FLAIR)增强及3D-BRAVO增强图像,对比其病因学诊断ONP结果的差异。结果 27例ONP病因包括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压迫或浸润13例、血管压迫7例、颅脑炎性病变4例及颅脑外伤3例。T1-FLAIR增强图像显示ONP病因包括肿瘤压迫或侵犯10例、血管压迫3例、颅脑炎性病变2例、颅脑外伤3例,正确率66.67%(18/27);3D-BRAVO增强图像显示病因正确率为100%(27/27),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3D-BRAVO增强MRI用于病因学诊断ONP具有高度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从外眦向内眦沿睑板上缘作连续缝合,然后折返,外眦缝合口打结.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术后随访形成良好重睑者为121例,占92%;两侧重睑皱襞高低不一的7例,占5%;重睑消失的4例,占3%,后两者均补充埋线法或者切开法重睑术修复.结论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除适用于上睑皮肤较薄的年轻患者,也可扩大到中等以下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以及以外侧为主的上睑臃肿者. 相似文献
109.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的胰腺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胰管梗阻,伴有十二指肠或胆道内容物反流加上胰腺血运不足或神经性原因,导致胰液分泌排空障碍,逆向渗入胰腺实质,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两个基本条件为:①胰液排出障碍,反流进入胰腺实质;②胰液中各种酶原被激活,继而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病理改变。据国内外报道,AHNP的病死率约为20%~90%,早期手术病死率约为43.1%,非手术治疗病死率约为8.6%。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AHNP的治愈率,我科在3年间对收治的胰腺炎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查阅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年间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0例,平均40岁。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出院后因饮食不当返院继续治疗7~10 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 d。1.2临床表现:1.2.1腹痛、腹胀:常始于中上腹,呈突发性,有钝痛,穿透样疼痛,甚至刀割样痛,并呈放射状,严重时呈疼痛性休克。1.2.2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 相似文献
110.
汶川地震1070例伤员救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分析地震伤员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分析整理2008年5月12日至30日收治的107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结果 1070例伤员中,开放性损伤412例(38.5%),闭合性损伤658例(61.5%).单纯四肢躯干损伤557例(52.1%);单纯胸腔、腹腔、头颅损伤248例(23.2%);多发伤232例(21.7%).据ISS评分,轻度损伤372例(34.8%)、中度损伤183例(17.1%)、重度损伤480例(44.9%)、极重度损伤35例(3.3%).并发休克25例(2.3%),四肢筋膜间隙综合征25例(2.3%),挤压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0.75%),气性坏疽1例.本组共截肢23例26肢,截肢率2.1%.结论 地震伤员的迅速转运、早期明确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