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女,23岁,孕33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色皮疹,伴瘙痒2周。皮肤科情况:躯干及四肢广泛分布轻度水肿性红色斑疹和斑丘疹,双手及双足有较多张力性水疱。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高度水肿,水疱形成,疱液及真皮浅层少量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皮肤基底膜带处C3呈线状沉积。诊断:妊娠性类天疱疮。予小剂量强的松口服9d后好转。  相似文献   
92.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6、57和23岁.临床上均表现为全身泛发水疱、大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2例出现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直接免疫荧光检查:2例示免疫球蛋白G(IgG)和(或)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线状沉积于基膜带(BMZ),1例IgA线状沉积于BMZ,无lgG、IgM沉积.3例均符合SLE的诊断标准.糖皮质激素和氨苯砜可有效控制水疱、大疱的发生.单独以IgA介导的BSLE在临床上罕见.  相似文献   
93.
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6岁 因躯干部皮疹5年,于2003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岁时在骶尾部左侧发现几个淡黄色米粒大小皮疹,3岁开始左上腹出现相同皮疹,渐增大为花生米大小,无痛痒感,逐渐增多、变硬。近2年在背部等处也出现类似皮疹。病程中无视物模糊,黑便和抽搐史。  相似文献   
94.
目的:体外观察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甲侵袭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浸泡过不同浓度的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及两者混合药液的健康甲片,接种须癣毛癣菌作为甲模型,27℃孵育观察不同时间甲模型真菌生长抑制现象及超微结构变化,确定各药的MIC。结果: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药液MIC较伊曲康唑为低;联合用药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但〈2。结论: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有一定抑制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5.
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本文及近40年来13篇文献报道的17例肢端角化症先证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病年龄,10例(59%)〈20岁,7例(41%)〉25岁;有家族史者10例(59%)。皮损主要分布于双手背、足背及前臂、小腿伸侧。皮损表现16例(94%)为扁平疣样损害,1例表现为寻常疣样损害,6例(35%)伴有掌跖角化,5例(29%)伴有指趾甲受累,3例(18%)伴有毛囊角化病。皮损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无角化不全及空泡化细胞。结论:疣状肢端角化症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常于加岁前发病。皮损主要分布四肢伸侧,基本皮疹为扁平疣样的褐色扁平丘疹。皮损病理显示表皮明显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塔尖样表皮局限性隆起等特征性变化,是诊断疣状肢端角化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6.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乾德  林达  许加峻  余捷   《放射学实践》2010,25(3):353-354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乏力8年,间断性右上腹隐痛3年。8年前患因感乏力而来医院检查,诊断为乙型肝炎,住院治疗。经多次乙肝系列检查示小三阳,病情好转后出院。3年前反复出现右上腹腹胀、腹痛,尤以饮酒后和疲劳后明显。10天前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块、肝硬化而入院。查体:体温37.1°,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含马齿苋及水溶性甘草提取物护肤品(商品名: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治疗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11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干、中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80例,油性敏感性皮肤受试者30例)面部分别外用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每日2次,连续使用1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5 d、30 d分别对受试者皮肤进行皮肤生理功能测试,同时对乳酸试验、皮损恢复情况、受试者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0d后,干性、中性敏感性皮肤组受试者角质层含水量由治疗前71.53%±3.34%增加至74.49%±2.8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74.30±29.19)μg/cm2增加至(90.01±11.45)μg/cm2.油性皮肤组受试者含水量由治疗前71.95%±2.34%增加至75.09%±1.67%,油脂含量由治疗前(247.13±41.90)μg/cm2下降至(223.23±40.19)μg/cm2,治疗前后比较(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皮肤弹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试验分值由治疗前4.39±0.82降至2.58±0.40(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改善者87例,占79.09%;与使用前相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及薇诺娜舒敏控油凝露对于、湿性敏感性皮肤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8.
患者男,35岁.因躯干和双上肢皮疹伴轻度瘙痒4 年,加重1 年于2009 年2 月8 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平素喜好甜食及酗酒,否认患有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及其他内脏疾病和长期用药史.患者父母及其家族成员无类似疾患.  相似文献   
99.
邱乾德  余捷  林达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5-116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左侧颌骨部肿痛,并逐渐增大2年。CT显示左侧上颌骨膨胀性破坏,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残留骨性组织,界限清楚.边缘无明显硬化,软组织轻度肿胀(图1a)。MRI显示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突向上颌窦,致上颌窦腔消失,内见嵴状分隔。肿瘤信号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图1b),大部分肿瘤于T2WI上呈高信号(图1c、d),少部分在T2WI和T1WI上均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31.632.68例门诊患者符合《实用妇产科学》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年龄23岁至49岁,病情 5日至 20日。对照组 30例,年龄21岁至 45岁,病程3日至15日。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用 2%.至 3%的碳酸氢钠冲洗外阴和阴道。治疗组用阴道窥器扩开阴道,将西瓜霜喷剂(主要成分:西瓜霜、黄连、黄芩、黄柏、贝母、罗汉果,广豆根、冰片等,桂林市产)均匀喷于阴道内,每次1g,每日上药1次,孕妇忌用。对照组每晚在家中冲洗外阴和阴道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