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控制和缓解其症状的主要方法。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手段,不仅能在早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在晚期显著延缓和减轻运动并发症,因此受到药物研发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持续、稳定的多巴胺受体刺激是控制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理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缓释制剂发展迅速,主要对其缓释剂型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乡镇医院应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日均药费、患者满意度及治愈好转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日均药费、患者满意度及治愈好转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乡镇医院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明显,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乡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肾移植术中尿路重建多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膀胱吻合的方法。近年,我院对5例肾移植采用供、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腹腔恶性淋巴瘤,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高。以下介绍2例误诊情况。例1:男,54岁,农民。因“间歇性右下腹痛一月,加重2天”入院。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不剧,能耐受、无放射痛。每逢饭后劳动时症状加重。无发冷、发热、恶心、腹泻、便血、纳...  相似文献   
65.
159例移植肾摘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肾移植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特别是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的改进,肾移植成功率有显著提高,一年移植肾存活率可达90%以上,但仍有10%~15%的病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移植肾功能丧失[1],甚至需要摘除移植肾.  相似文献   
66.
浅谈民营医院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龙  李铁 《现代医院》2003,3(1):44-46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交接医院文化的含义、特征和功能。有利于掌握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个案分析,把握民营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策略。同时,运用医院文化的基本理论,对民营医院进行医院文化建设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究低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食管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胸外科2019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3周疗法进行化疗,3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患者化疗1个周期结束后24~48 h开始,给予5 μg·kg-1·d-1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进行sc用药,每天1次,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降至最低值后连续两次≥5.0×109·L-1或1次≥10.0×109·L-1,或连续用药14 d。试验组患者给药开始时间同对照组,给予3 mg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进行sc用药,1个化疗周期用药1次。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化疗周期的治疗。对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N)发生率及再次返院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给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第6、9、12、15、18天时的外周血AN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3、21天时的ANC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其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FN发生率及再次返院率显著减少(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给药前,两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中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绪状况4个方面内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FACT-G量表各项内容评分均较给药前升高,试验组给药后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剂量PEG-rhG-CSF用于食管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能显著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FN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降低因FN再住院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8.
赵鹏  杨海龙  沈迪文  张宇哲  曹秋云 《临床荟萃》2013,28(10):1081-1082,1086
目的研究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的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就诊目的、所患疾病及就诊方式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9 55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女比例1∶1.2;年龄3~93岁,19~40岁患者比例达到61.1%;学历主要分布在高中(29.4%)和大学(48.0%);已婚患者占大多数(58.5%);健康心理咨询占18.6%,精神障碍患者占81.4%,以神经症(40.1%)、心境障碍(34.5%)和精神分裂症(8.5%)为主;78.2%的患者主动就诊,被动就诊人数占3.5%,临床科室转诊18.3%,转诊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来源于神经内科(18.1%)、心血管内科(17.6%)和消化内科(14.0%)。结论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分布广泛,要加强普及精神疾病知识以及非精神专科临床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CD047在大鼠神经损伤后痛觉敏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脊神经结扎(SNL)后脊髓与背根神经节CD147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D147 mRNA的表达.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CD147过表达RNA或干涉RNA后,观察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MWT)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几乎不表达CD147,且SNL后脊髓CD147表达几乎无变化;正常大鼠背根神经节有少量CD147表达,SNL后CD147和mRNA表达均升高;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对照RNA或过表达RNA后,对照组大鼠MWT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过表达组大鼠的痛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背根神经节内注射对照RNA或干涉RNA后,对照组MWT下降,干涉RNA组痛域亦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内CD147及其mRNA表达均上调;CD147过表达可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干涉CD147 RNA表达,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目前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识别的临床分析和艾司西酞普兰在综合医院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胸闷、心慌、濒死感等不适主诉至我院就诊排除躯体疾病后转诊至医学心理科就诊268例患者,分析其中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构成,以及对其中16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确诊为惊恐障碍的179例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首诊诊断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抑郁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癔症、其他疾病等,首诊时诊断为惊恐障碍的患者仅占9.5%。患者在治疗1周、治疗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PAS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治疗4、6、8周,两组患者的HA-MA、PA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4%,有效率为91.4%,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3.7%,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各科室对惊恐障碍患者首诊时的识别率较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