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06年1-9月笔者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商品名:维阿露.新疆新时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外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就诊者,男35例,女40例,年龄5~52岁,病程1个月~15年,其中局限型21例,散发型36例.泛发型8例,肢端型7例,节段型3例;进展期32例,静止期43例[1].75例患者中皮损位于头面部19例,躯干部42例,四肢14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个月内均未局部或系统使用过治疗白癜风的药物,未接受过紫外线照射治疗.将7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期、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检测Toll样受体TLR3和TLR7在尖锐湿疣(CA)中的水平.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法检测了30例CA患者皮损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3和TLR7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外周血白细胞中TLR3和TLR7的表达.结果: CA患者皮损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3和TLR7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外周血白细胞中TLR3、TLR7的表达率分别为(23.86±2.56)%与(55.15±4.1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结论: Toll样受体TLR3、TLR7可能参与了机体对人乳头瘤病毒的识别,在C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主因全身皮损2月余,于2013年5月27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跖出现片状红斑,无明显症状,饮酒后皮损逐渐加重,扩展至双下肢及躯干,伴瘙痒。当地医院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扁平苔藓,予复方甘草酸苷、沙利度胺、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2次,瘙痒略有好转,但皮损无减轻,并于数日后扩展至上肢、腰背部、腋窝、股部、龟头及口腔黏膜等处,进食辛辣食物后疼痛。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畏光、乏力等症状。睡眠好,饮食及两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及输血史,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伍用大黄蒽醌对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吸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两组大鼠分别给予配伍药物和黄芩提取物,在不同时间点从门静脉中采集血浆样本,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经时变化,用经典的房室模型和双部位吸收模型分别对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实验建立的血浆中黄芩苷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精密、可靠;黄芩苷在门静脉中的吸收模型符合双部位吸收模型。结论黄芩提取物配伍大黄蒽醌后可提高黄芩苷的吸收程度,延长吸收时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单次灌胃大黄游离蒽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行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制备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造模后6 h给药组动物灌胃大黄总游离蒽醌20 mg.kg-1,手术前、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外周血液中血清淀粉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门静脉中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0到6 h血清淀粉酶活性无明显降低,外周血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给药后5 h显著降低(P<0.05),门静脉血中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外周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反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可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肠上皮细胞损伤、改善肠道微循环,来发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小鼠酒精中毒时全时程内血液中乙醇浓度与醉倒率的经时变化及其相关性,为酒精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小鼠酒精中毒模型,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模型小鼠全血中乙醇浓度变化,同时计算小鼠在各个时间点的醉倒率,研究乙醇浓度变化与小鼠醉倒率的相关性。结果:酒精中毒后小鼠的睡眠潜伏期为22.77±20.94min,睡眠维持期为317.36±77.48min,苏醒时间为422.00±121.33min;全血中乙醇浓度在造模后第1h和第4h时出现双峰现象,造模后第12h时开始明显降低,至第24h时降至最低。结论:小鼠的醉倒率与血中乙醇浓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但二者的达峰时间不一致,提示小鼠酒精中毒行为的物质基础不仅为乙醇,还可能包括其代谢产物乙醛和乙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