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甲状腺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置不当,可危及生命。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与渗血、血管性出血和凝血功能不佳等因素有关。除明确为皮下渗血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渗血都建议采取积极的措施再次手术止血。避免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术后避免突然剧烈的咳嗽、打喷嚏或呕吐;避免用力屏气和颈部剧烈活动,避免女性经期和停用抗凝药物未满1周的手术非常重要。同时,术中务必要做到确切严密的止血;如对止血不满意,需放置充分的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32.
早期诊断急性输入袢梗阻是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与防治文献已有较多报道。笔者自1989年1月至1999年6月,共诊治急性输入袢梗阻12例,现报告如下,并着重讨论其早期诊断问题。1临床资料全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0~74岁。术后1月~30年发病。临床均表现为上腹胀痛,进食后15~30分钟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入院时表现腹膜炎征象3例,巩膜黄染4例,上腹部饱满或触及囊性肿块7例。7例行X线检查,其中5例见中上腹或右上腹致密影,1例见多个液平。1例作胃肠钡餐输出袢通畅,输入袢不显影。7例B超检查发现胰下方扩张的长管…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脾功能亢进和消化道出血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可能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2例病人中有40例(43.47%)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性别、年龄、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流速及流量、手术方式、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及术前D-二聚体均不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门静脉直径和脾静脉直径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11.65 mm或脾静脉直径>9.5 mm时,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门静脉直径及脾静脉直径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GADD45β基因表达诱导对不同p53状态的肝癌细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合成GADD45β基因全序列表达质粒后,研究GADD45β基因表达诱导对呈不同p53状态的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获得GADD45β基因全序列,插入pDrive穿梭克隆载体和pIRES2-EGFP荧光表达载体后大量扩增获得DNA,结合p53全基因表达质粒pp53-EGFP转染HepG2、Hep3B细胞后,以[^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3H—Tdr)和细胞克隆形成法分析DNA合成变化及细胞生长能力;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合成GADD45β基因全序列和表达质粒,通过流式细胞仪收集转染阳性的荧光表达细胞能显著提高转染效率;转染GADD45β后.具有野生型p53基因的HepG2细胞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DNA合成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GF-β1的表达亦明显受抑。与之相反,缺失p53基因的Hep3B需要同时共转染p53基因后,方出现抑制效应。结论:GADD45β基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功能需要完整p53基因的辅助和(或)调控。GADD45表达和(或)功能异常,导致p53介导的DNA损伤修复途径异常或阻断,是肝脏细胞恶性转化及形成肿瘤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病人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1.7%,病死率为3.3%。43例(71.7%)淋巴结转移阳性,其中13例(2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第13组和14组淋巴结阳性密切相关(P<0.05)。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1%、23%和0,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11个月;47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7%和23%,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20个月(P=0.02)。结论胰头癌有较高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率。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实施,但该手术未能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缺氧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率及自噬的变化,探讨自噬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ed factor-1,HIF-1)表达并确定体外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吖啶橙染色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自噬;以自噬特异性蛋白LC3及P62(P62/SQSTM1)信号蛋白的变化表明自噬的诱导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以CCK8检测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自噬前后急性缺血/缺氧下HepG2细胞的增殖率变化。结果:急性缺血/缺氧2 h后,HepG2细胞显著表达HIF-1α蛋白,表明体外急性缺血/缺氧模型的可靠性。急性缺血/缺氧可快速诱导肝癌细胞HepG2产生自噬,继而出现HepG2细胞显著增殖活跃;3-MA抑制自噬后,可特异性抑制急性缺血/缺氧所诱导的HepG2细胞增殖;急性缺血/缺氧条件下HepG2细胞P62信号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自噬抑制后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水平。结论:自噬在肝癌体外急性缺血/缺氧过程中对肿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62蛋白的清除有关;抑制自噬可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增殖率。自噬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食管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内窥镜下所见与食管鳞癌相似,病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55.3%(21/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34.4%、20%。结论食管腺鳞癌和食管鳞癌相比恶性程度高,病变发展快,预后差,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8.
笔者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滞和痰瘀有密切关系,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通过舒肝理气,化痰饮的方法对三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抛砖引玉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在牛蛙内耳球囊的单离毛细胞侧膜记录到两种单通道钙电流。L型钙通道的电导为26pS,在去极化电压下仍可激活,活化范围为-10~+40mV,硝苯吡啶类药物对其有特异性激活或抑制作用。另一种钙通道的电导为20pS,在-80mV或-40mV均可激活,活化范围为-50~+10mV,硝苯吡啶类药物无作用。此通道的性质待定,疑系N型钙通道。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告1980年11月至1993年11月,应用纤维内窥镜检查早期食管癌33例,镜检确诊率为84.8%(28/33),其中用卢戈氏液染色后取检的确诊率为90.9%(10/11),未经染色直接取检的确诊率81.8%(18/22),认为用卢戈氏液染色后取检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内窥镜检查的确诊率。作者同时对早期食管癌内窥镜检查所见的形态及分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