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3篇
  2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缓慢加重的腰骶部及双髋部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者68例,进行脊柱正侧位或加摄斜位X线片。其中,6例临床怀疑骶髂并节病变者又经CT检查。结果 单侧骶髂关节改变为28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40例。怀疑骶髂关节病变6例,轻度骶髂关节炎34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0例,重度骶髂关节炎8例。68例中59例HLA—B27抗原阳性。结论 X线正位加左、右斜位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是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8年1月本团队手术治疗的4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158例,女273例,平均年龄14.9±6.2岁.术前均行全脊柱CT平扫和全脊柱MRI,排查椎管内畸形情况;心脏彩超和腹部B超检查排除其他内脏畸形.手术方式包括:生长撑开型...  相似文献   
73.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评估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劣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组),另37例常规开腹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和腹部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及卫生经济学情况。结果腹腔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10例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1);腹部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但前10例较开腹组多(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早于开腹组(P〈0.01);住院时间长短两组无差异,但腹腔镜会阴闭合较开腹组早:腹腔镜组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O.05);两组的清除淋巴结枚数、局部复发及远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但医疗总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不仅创口小、术中出血少、与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其手术时间、医疗总费用和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74.
对采自云南省5个群体52头肉牛背最长肌第6~7肋间上脑肉样按国标方法进行理化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扫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牛肉MT、EE、CP、Ash、Asp、Thr、Ala、Val、Ile、Leu、Tyr、Phe、Lys、His、Arg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各模型R2验正超过0.66,其中MT、EE、CP和Ash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R2验正分别达到0.866、0.883、0.668和0.812,预测模型达到应用的水平,可用于日常牛肉理化品质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75.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发生率约为5%,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以成年人多见,小儿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相关治疗报告较少。本院自2001年至2006年收治此类病人8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杨爽  杨凯  陆莹  于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46-349,358,F0004
目的:研究心肌营养素-1(CT-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利用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导致细胞肥大,应用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及3H-亮氨酸掺入率的变化;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1 mRNA及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CT-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AngⅡ刺激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细胞面积变大,3H-亮氨酸掺入率、CT-1蛋白的表达增高;CT-1和β-MHC 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利用Fugene6可将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转染入心肌细胞。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组心肌细胞面积较肥大组明显减小[(81.257±3.995)mm2∶(127.214±5.693)mm2],3H-亮氨酸掺入量[(1653.33±17.91)cpm∶(1971.50±42.16)cpm]及CT-1蛋白[(3.16±0.17)%∶(3.51±0.29)%]明显减少;CT-1[(0.2137±0.0227)∶(0.4023±0.0160)]和β-MHC mRNA[(0.5032±0.0261)∶(0.773 4±0.0486)]表达亦显著减少(P0.05~0.01)。各指标Fugene 6组、错义组与肥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ngⅡ致心肌细胞肥大过程中伴有CT-1表达增加,应用CT-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后可使之下降,说明CT-1参与了心肌细胞的肥大机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011年收治的3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5例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患者鼻中隔软骨进行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检测,了解鼻中隔软骨中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鼻中隔软骨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鼻中隔软骨中高表达,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治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8.
杨凯  王峰 《中外医疗》2012,31(36):21+23-21,2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患者共52例。41例患者随诊6~18个月,平均(13±5.2)个月。结果手术全部成功,随诊期间缺血事件发生率4.9%,4例出现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降低了患者再次发生症状性缺血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所治疗的38例保守治疗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就其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总结,评价其整体疗效.结果 所回顾的3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有效率100%,平均全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为12 d,胃肠减压时间为(12.5±2.7)d,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为(5.5±1.8)d,排气排便时间为(8.2±1.9)d.结论 保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改进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的进入方法。方法用60个成人骶骨测量第一骶椎的椎弓根的如下指标:1)椎弓根的高度和宽度;2)螺钉通道的长度;3)椎弓根的展角。基于所测结果,应用于12具成人尸体和24例病人。结果第一骶椎椎弓根的高度为20.6±3.4 mm;宽度为23.8±2.2 mm;穿刺深度为52.2±5.0 mm;进钉点在腰椎关节突中点下方10.2±2.0 mm,后正中线外侧32.3±3.6 mm处;外展角度为40±3°。临床应用24例,随访提示平均滑脱纠正率72.5%。结论以此改良的穿刺角度和穿刺点数据指导临床应用,可改善疗效,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