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技术分析不同类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对侧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差异。方法10~18岁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2例(42眼)(弱视组),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18眼)(近视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24例(24眼)(远视组),对侧非弱视眼为对照组。行SD-OCT快速扫描测定黄斑中心凹区(A1)、上方内圈(A2)、颞侧内圈(A3)、下方内圈(A4)、鼻侧内圈(A5)、上方外圈(A6)、颞侧外圈(A7)、下方外圈(A8)、鼻侧外圈(A9)区视网膜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弱视组A2、A5、A6、A8区视网膜厚度[(315.81±15.52)、(314.24±14.58)、(281.71±16.86)、(264.29±14.85)μm]大于对照组[(305.94±9.38)、(306.22±7.87)、(267.39±13.55)、(256.78±15.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A4、A6、A7、A8区视网膜厚度[(299.33±10.90)、(272.67±13.14)、(248.33±12.56)、(251.33±8.05)μm]小于远视组[(315.50±11.16)、(288.50±16.56)、(268.00±11.88)、(274.00±10.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区域视网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变具有区域特异性,SD-OCT技术可协助弱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2.
自从善宁问世以来,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药物治疗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其疗效肯定,被广大医务人员所认可.本文报道1998年7月~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善宁和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129例,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3.
患儿女,5岁,发现心脏杂音4年余.体征: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心尖二腔观显示二尖瓣呈多叶回声,瓣膜呈"V"型双开口,即"海鸥征"(图1);心底短轴二尖瓣水平观显示二尖瓣呈两个分离的空口,呈左右并列位,瓣口大小不等,外侧口面积约0.725 cm2,内侧口面积约0.435 cm2(图2);大动脉短轴观示室间隔嵴下部回声中断约16 mm.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 分析白癜风共病糖尿病危险因素,并构建、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110例白癜风共病糖尿病患者(共病组)及4 505例白癜风未共病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的病历数据库,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4倾向性得分匹配。匹配完成后,按照4∶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筛选差异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五折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并通过测试集进行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和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结果 共病组107例与对照组428例成功匹配,训练集430例,测试集105例。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预测模型纳入白癜风病程[比值比(OR) = 1.04,95%可信区间(CI):1.02~1.07,P<0.001]、高糖/高脂/高盐饮食(OR = 3.19,95% CI:1.38~7.38,P = 0.007)、糖尿病家族史(OR = 23.23,95% CI:9.72~55.50,P<0.001)、代谢性合并症(OR = 12.53,95% CI:5.60~28.07,P<0.001)、自身免疫性合并症(OR = 5.89,95% CI:2.52~13.76,P<0.001)及肢端型白癜风(OR = 3.84,95% CI:1.45~10.19,P = 0.007)6个预测指标。五折交叉验证显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训练集AUC为 0.902(95% CI:0.864~0.940),验证集AUC为 0.895(95% CI:0.815~0.974)。在测试集上应用构建的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 = 0.814,95% CI:0.715~0.913)、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P = 0.068)及准确性(灵敏度 = 0.810,95% CI:0.574~0.937;特异度 = 0.786,95% CI:0.680~0.865;阳性预测值 = 0.486,95% CI:0.317~0.657;阴性预测值 = 0.943,95% CI:0.853~0.982)。结论 基于白癜风病程、肢端型白癜风、高糖/高脂/高盐饮食、糖尿病家族史、代谢性合并症和自身免疫性合并症6个预测指标构建的白癜风共病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准确性,能够为筛查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儿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pediatric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PDFSP)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例PDFSP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8~18岁,中位年龄13.5岁;肿瘤大小为0.5~6.5 cm,平均2.8cm,好发部位(躯干与四肢近端占5/8)与病理特点(均为经典型)类似成年患者,未见肢端表现或特殊病理亚型.确诊时间明显滞后于发病时间,达3~96个月,平均27.8个月.8例患儿20次病理诊断的总确诊率为50%(10/20),诊前获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为38.9%(7/18),两种比率呈线性相关趋势,但限于样本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P=0.333,r=0.866).所有确诊例次中诊前获CD34阳性比率显著高于未确诊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 vs 0/10,Fisher test,P=0.020).8例患儿均行扩大切除治疗,5例为原发手术(1例肿瘤扩大切除,4例瘤床补充扩大切除),3例为复发手术(均为肿瘤扩大切除).随访时间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5个月,术后复发率为12.5%(1/8),未见远处转移或死亡病例.局部切除是PDFSP首诊的主要治疗方法(7/8),局部切除后行规范性扩大切除4例均无复发,未行规范性扩大切除3例全部复发,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 vs.3/3,Fisher test,P=0.20).术中送检冰冻病理切缘,有助于扩大切除的有效性.结论 作为中国内地首个PDFSP病例系列,显示与文献类似的某些临床特征与较好预后.CD34阳性在PDFSP诊断中具有关键作用.肿瘤局部切除后,及时纠正诊断并做规范性补充扩大切除,是保证患儿预后的关键.亟需增加病理诊断准确性与手术治疗规范性,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超声已成为检查甲状旁腺疾病的一种常规、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超声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探讨其在四肢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 北京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收治的67例四肢皮肤MM患者接受99Tcm-IT-Rituximab示踪的SLNB。统计SLNB的检出率和阳性率, 分析SLB状态与T分期、溃疡、年龄、性别、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关系, 分析其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的影响。  结果  67例患者均通过γ探测仪检测到SLN, 检出率为100%;SLN阳性15例, 阳性率为22.4%。χ2检验提示SLN转移与患者年龄、原发灶T分期及是否溃疡有关(P < 0.05)。63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24~69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SLN阴性组的3年OS和DFS均优于SLN阳性组(OS:93.9% vs.57.1%, P < 0.01;DFS:79.6% vs.28.6%, P < 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SLN状态和T分期是影响黑色素瘤DFS的独立因素。  结论  99Tcm-IT-Rituximab标记的SLNB能很好地反映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状态, 对判断预后、准确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其操作简单, 准确性良好, 是一种方便可行的SLNB手段。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和p53、ras 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 进行p53( 外显子7) 及ras( 第12 密码子) 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法和HE 染色法检测Hp 感染.结果 83 例胃癌组织中,p53 基因与ras 基因发生突变阳性率分别为67.47%、63.86%,男女无差异,有远处转移中二者阳性率更高,而对照组中均无p53 与ras 突变发生.胃癌组织中Hp 感染率为71.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p 阳性感染组织中p53 和ras 的突变率明显高于Hp 阴性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 Hp 感染和p53、ras 基因突变可能是胃癌的发生机制之一,Hp 感染可导致多基因联合突变.用PCR-SSCP 法联合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53、ras 基因的突变将有助于胃癌诊断和预测胃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DcR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50例正常胃黏膜中Survivin、DcR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Survivin、DcR3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二者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呈正相关(P<0.01);Survivin、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Survivin和DcR3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实施绩效考核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制定本科室的绩效考核方案及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把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未实施绩效考核前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实施绩效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投诉例数、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绩效考核与未实施绩效考核前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健康教育掌握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投诉例数明显减少,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绩效考核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