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3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otylitis ,AS)是一种以侵犯脊柱、骶髂关节为主 ,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疾病 ,并有心肺肾等脏器受累的报道。现代医学尚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能阻止其病情的进展。笔者采用我院的经验方 ,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该病 ,自 1995年以来 ,观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1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1例中 ,男 2 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18岁 ,平均 30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2 8年 ,平均 9年 ,其中 1年以内 7例 ,~ 5年 12例 ,~ 10…  相似文献   
58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南昌县人民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内固定治疗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24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平均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Gertzbein-Robbins分级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8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基层医生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减少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提高置钉准确率,对于基层医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3.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昌县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3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组(机器人组,21例)和徒手行PFNA内固定组(徒手组,22例)。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机器人组透视次数、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徒手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为81.0%,徒手组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在精准定位开口位置,减少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提高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