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225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502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6篇
  4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1.吃好早餐。吃碳水化合物早餐,如面包、三明治、热牛奶、熟豆浆、水果、点心,对强身健体和增强记忆力都有好处。2.呼吸新鲜空气。新鲜空气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增强记忆力,如果空气混浊不堪,则会使人头脑发胀,影响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52.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组在急性期其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细胞表达率,同时检测患儿的免疫球蛋白、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并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CD3+、CD4+、Th1细胞表达率和Th1/Th2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CD8+、CD4+/CD8+、Th2、B细胞、免疫球蛋白IgM、C3、C4和IFN-γ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NK细胞与IL-4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在急性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多种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异常变化,存在免疫功能失调,检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对疾病监测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n=12)、中度(n=16)、重度(n=14)神经功能受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比色法测定IMA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IM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6、12、24、48 h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IMA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组IMA水平分别为(59.8±5.6)、(49.9±4.8)和(42.8±3.7) U/mL,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IM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4.
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4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结果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全部取净结石;所有的病例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区,减少不必要的肝叶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bFGF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用PCR扩增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bFGF基因重组质粒,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计算转染率,用MTT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特性。结果:实验成功地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bFGF基因重组质粒,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后的bMSCs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转染率为(43.32±4.51)%,MTT法显示重组质粒组增殖速度显著高于空白质粒组和未转染细胞组(P〈0.05)。结论:运用转染的方法实现了两种基因在MSCs中的共同表达,为监控MSCs细胞的转染和表达过程提供了一种手段。为后期利用MSCs细胞进行组织工程骨组织制造和移植提供了规范化的监控和程序化生产手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过氧化小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筛选168例ACI患者及165名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PARγ基因C161T位点多态性.结果 PPAγC161T基因型CC、CT和TT在脑梗死患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2%、21.4%和和2.4%,C等位基因频率为86.9%,T等位基因频率为13.1%;CC、CT和TT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6%、36.4%和3.0%,C等位基因频率为78.8%,T等住基因频率为21.2%,除TT基因型外(例数少未统计分析),两组间其他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正常时照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型(CT+TT)频率(39.4%)明显高于脑梗死组(23.8%),CC型明显低于脑梗死组.结论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T等住基因携带者可能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临床治疗椎管肿瘤的相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45例椎管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选择半椎板、全椎板或椎板关节突开窗方式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其中52例患者行脊柱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内固定患者加做计算机断层扫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采用McCormick分级评估脊髓功能。结果 145例患者中,127例行肿瘤全切除术,16例行近全切除术,2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颈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出现颈椎后凸畸形,行再次矫形手术;52例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脱位、脊柱不稳现象。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McCormick分级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有效手段,良好的术中暴露、可靠的脊柱内固定对于减少椎管肿瘤术后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8.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 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肝癌约40%伴有黄疸,多为严重肝硬化或肿瘤广泛浸润所致。因而长期以来肝癌一旦出现黄疸即属手术禁忌,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发现部分肝癌伴黄疸者是由于癌栓阻塞胆道所致,且经积极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甚至与无癌栓肝癌的预后相似。本文就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国内外诊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海绵状血管瘤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海绵状血管瘤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海绵状血管瘤所在部位,瘤体大小,瘤腔内血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皮下较表浅又不累及神经、肌腱等重要功能组织的血管瘤采用高频电毁损,瘤腔内血流速度缓慢易于硬化剂停留者使用硬化剂注射,瘤腔交通支发达,血流速度较快不利于硬化剂停留者应用铜针留置,这三种方法再结合手术切除,畸形整形复,结果:治疗24例都取得较好效果,外形良好,血管瘤无复发。结论:根据不同部位及血流速度,选择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探讨伏隔核定向毁损术戒毒对智力、记忆、人格特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adultintelligencescale-revisedinChina,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scale,WM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MMPI),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theCattell16personalityfactor,16PF)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lyscale,HAMA)对2000年7月至2004年11月272名接受手术的药物依赖、成瘾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测评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WAIS-RC及WMS测评结果与术前比较,未发现手术对智力、记忆有不良影响,且智商和记忆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VIQ,PIQ,MQ改善显著(P<0.01),而FIQ改善不显著(P>0.01);MMPI测评术后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的有疑病、抑郁、癔病、心理病态,评分显著增加并有显著差异(P<0.01)的有偏执、精神分裂、轻躁狂;术后16PF测评显示,志愿者手术后的人格的多种因素无显著改变,只有H、L、O、Q2和适应焦虑分增高;HAMA测评结果显示,术后躯体性焦虑分数、精神性焦虑分数及焦虑总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01)。结论定向伏隔核毁损术对志愿者的智力和记忆水平无明显不良影响,部分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对志愿者的人格特征总体影响不显著,但可能对其中的部分个性特征如独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等构成一定影响。手术可使志愿者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伏隔核定向毁损术戒毒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