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4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药学 | 4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IRAK-4)在大鼠大脑缺血性损伤早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干预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神经功能5分评定及TTC染色等方法,检测大鼠额顶叶皮层组织IRAK-4在脑缺血性损伤早期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变化,并统计各组死亡率.结果 大鼠大脑缺血性损伤早期额顶叶皮层组织IRAK-4 mRNA表达:3 h开始增加,12 h达到高峰,2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RAK-4蛋白表达:3 h开始增加,6 h达到高峰,1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4 h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IRAK-4抑制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结论 大鼠额顶叶皮层组织IRAK-4在脑缺血性损伤早期表达迅速上调,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炎性反应的调控,早期抑制其功能可以发挥显著脑保护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leukin - 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 4( IRAK -4) in rat ischemic brain injury. Method Models of focal cerebral infarct were established by occlus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 MCAO ).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sham surgery group, ischemic group, treated group.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IRAK-4 in cerebral cortex were detected by RT- PCR method,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evaluated in 0 ~ 4 scales. The infarct size was measured by TTC staining. The mortality of each group was also calculated. Results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IRAK -4 in cerebral cortex increased after ischemic injury 3 hours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reaching the highest level at 12 h or 6 h( P <0.01 ) ,after 24 h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 P > 0.05 ), but mRNA is still at a high level ( P < 0.05 ) ;the inhibition of IRAK -4 could induce the cerebral infarct,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mortality rate. Conclusions Brain ischemic injur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RAK - 4 in cerebral cortex,and inhibition of neuronal IRAK-4 by IRAK- 1/4 inhibitor at the early stage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neuron against death.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with down - regulation of the inflammation response resulted from stroke.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Galectin3,CK19及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寻找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00例良性乳头状增生中Galectin3,CK19及Ki-67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CK19及Ki-6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 %,97 %及93 %,而在乳头状增生中表达率分别为13 %,30 %及1 %,3种蛋白在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头状癌中2种或3种蛋白同时阳性表达为94.3 %,而乳头状增生为0。结论 Galectin3,CK19及Ki-67是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的有用标志物,尤其联合使用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3.
肝内胆管癌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肝内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肝内胆管癌在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患者常在确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转化治疗是近些年被提出的新概念,其认为初始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方式进行降期,从而使患者得到手术的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以及疗效的验证,肝内胆管癌的转化治疗也迎来了曙光。本文即围绕肝内胆管癌转化治疗的现状以及本团队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对淋巴瘤患者分期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 对初诊的41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和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中位随访30个月,比较化疗前FDG-PET分期和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结果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41例患者治疗前结内、外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9.7±6.9和8.4±6.8。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惰性NHL比较,结内、外病灶的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侵袭性NHL分别为10.3±7.5和9.1±6.5,惰性NHL分别为4.7±2.1和2.4±0.6,均P<0.05)。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B细胞和T细胞NHL、活化B与生发中心来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前FDG-PET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 22例(54 %)患者FDG-PET检出结外器官病变;6例(15 %)因FDG-PET发现CT等其他检查未显示的淋巴结或结外病变而提高临床分期。治疗前经FDG-PET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15例(37 %),Ⅲ、Ⅳ期的患者26例(63 %)。随访期间,FDG-PET分期Ⅰ、Ⅱ期的患者中1例(7 %)因疾病进展死亡,Ⅲ、Ⅳ期的患者中6例(23 %)因疾病进展死亡。41例患者化疗4个疗程后行FDG-PET检查,FDG-PET阴性的患者17例(41 %)中,随访期间1例(6 %)因疾病复发死亡,FDG-PET阳性的患者24例(59 %)中,随访期间6例(25 %)因疾病进展死亡。 结论 化疗前FDG-PET检查有助于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化疗4个疗程后FDG-PET检查有助于评估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枝江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每组100例,参照组接受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分析组接受经腹腹膜前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3例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刺激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41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加用r TMS疗法(1次/d,5次/周),针刺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1次/d,6次/周),联合组加用针刺联合r TMS疗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表面肌电图指标[胫骨前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积分肌电值(i EMG)]、步行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等指标改变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康复效果满意度。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针刺组的70.73%(P<0.05)和刺激组的75.61%(P<0.05),针刺组和刺激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步速、步幅、步频、步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针刺组和刺激...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和二尖瓣立体结构定量(MVQ)分析软件,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二尖瓣瓣环及瓣叶功能进行评价,筛选出对IMR机制有意义的参数。方法 25例IMR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1.7岁。20例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38.6岁。行RT-3D-TEE技术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应用MVQ分析软件测量并分析2组二尖瓣瓣环及瓣叶几何形态学参数变化特点。结果 IMR组反流容积(46±11)m L,有限反流口面积(0.31±0.12)cm2,说明IMR组存在中度反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R组反映二尖瓣瓣环解剖结构参数如瓣环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DAIPm)、前叶瓣环中点到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瓣环三维周长(C3DE)、绕环最小表面面积(A3Dmin)、环的椭圆度(E2D)及二尖瓣帆状区容积(Vtent)均有所增加(P﹤0.05);瓣环最高点所在平面与最低点所在平面的高(H)、环高度与联合直径的比率(H/DAIPm)、前后瓣叶对合的参数投影平面中的结合长度(L2DAIPm)及前后叶关闭时对合线的长度(LC3DLf)均有所减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MR组前小叶角度(θant)、后小叶角度(θpost)及小叶非平面角度(θnpa)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通过RT-3D-TEE能够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局部二尖瓣瓣环功能或形态异常的量化指标,为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国产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OA)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对治疗前后多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 ,观察其毒副反应。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 ,对 6 4例OA患者用国产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 :临床指标与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 ,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79 31% (2 3/2 9)和 77 14 % (2 7/35 ) ,无统计学意义 (P =1 0 0 0 ) ;安全性观察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盐酸氨基葡萄糖片为一安全有效治疗OA的药物。 相似文献
90.
硼砂酚醛用于气管内套管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硼砂酚醛浸泡消毒法对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硼砂酚醛浸泡和传统煮沸方法对同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中的气管内套管进行消毒 ,并对 2种方法消毒前、2种方法消毒后的内套管染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消毒前内套管染菌情况均较严重 ,经t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种方法消毒前后内套管染菌情况比较显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种方法消毒后内套管染菌量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硼砂酚醛浸泡法用于气管内套管消毒有效 ,其效果与煮沸法相似 ,可以取代传统的煮沸法用于气管内套管的消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