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咯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50例伴随咯血症状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出汗、恶心、胸闷气短、腹部疼痛以及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效治疗肺结核疾病,减少患者出现咯血症状,并且副作用极小,对于改善患者病症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2.
本文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地我院1996-1998年住院手术治疗的68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6例腺瘤伴乳头状生进行了DNA含量及细胞核形态参数。结果显示:DNA部体及细胞形态参数三种检测。TC与AD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C组与APP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它揭示用针吸病理检查同时追加上述三种检测,将是术前鉴别诊断的参数之一,探讨了这三种检测结果与甲状腺癌后因素的关系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Wistar大白鼠腭部手术后裸露硬腭骨创面的组织学愈合情况。方法:选用24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置。实验组,模拟改良的Langenbeck术式行腭成形术,在腭部中线区造成一个纵行类梭形黏骨膜缺损,然后在两侧近磨牙腭侧龈缘处做松弛切口,松弛切口区遗留的裸露骨面暴露在口腔中。实验对照组实施同样的手术,但在腭部中线区不造成黏骨膜缺损,仅于中线及两侧近磨牙腭侧龈缘做切口.将黏骨膜瓣翻起后再复位缝合。术后8周处死动物,切取硬腭作组织学切片,观察不同处理措施的腭部组织学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松弛切口区遗留的裸露骨面由瘢痕结缔组织修复,上皮下由大量较粗的胶原纤维构成,无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穿入腭骨、牙槽骨及牙龈中。实验对照组,上皮下充满胶原纤维,深层结缔组织较疏松,未见胶原纤维穿入腭骨、牙槽骨及牙龈中。结论:腭部手术后遗留的裸露骨面由瘢痕组织修复,其胶原纤维穿入腭骨及牙槽骨中,这可能是影响上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改善种植骨量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改善种植术前重度萎缩牙槽嵴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8例患者接受了下颌骨来源的onlay植骨术,手术同期或术后4~6个月共植入22颗种植体,并于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植骨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骨吸收较明显,其余均顺利植入种植体,二期手术时骨吸收平均20%。所有病例均最终完成种植修复,观察6~28个月,无种植体脱落。结论:下颌骨取骨onlay植骨修复重度萎缩的牙槽嵴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0-2010年手术治疗的111例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病理类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否为二次手术、是否存在甲状腺腺外侵袭以及腺外侵袭的程度、器官等因素进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84.2%,10年累积生存率79.6%。IV期病例达58.97%(63/111),5年累积生存率50.4%。存在甲状腺腺外侵袭病例比例达52.25%(58/111),5年累积生存率68.5%。经Log-Rank检验甲状腺腺外侵袭(P=0.000)、肿瘤的侵袭程度(P=0.046)、气管食道侵犯(P=0.028)、喉返神经侵犯(P=0.046)、临床分期(P=0.009)均影响预后。原发灶数目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9),与甲状腺腺外侵袭无关(P=0.8)。结论:老年甲状腺癌病变以腺外侵袭为主,预后差。晚期病例比例高,采用手术、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核素的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6.
即刻种植早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早期修复的临床应用原则和疗效。方法8例患者共11颗患牙在拔牙同时植入Xive种植体,立即取印模制作临时牙冠,7d后拆线并戴临时塑料牙冠。根据骨质情况4~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追踪12~24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1颗种植体修复成功。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掌握早期修复的临床要点,即刻种植早期修复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7.
应用钛膜及胶原膜治疗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钛膜及胶原膜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98例患者在行牙种植术时应用了骨引导再生术,应用钛膜46例,胶原膜50例,同时使用两种膜2例,共植入141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应用两种膜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胶原膜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96.16%,钛膜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91.67%.结论:胶原膜及钛膜均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再生作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提高梨状窝癌近远期疗效及保留和重建发声功能的方法及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84年4月~1996年12月共收治70例梨状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43个梨状窝癌的全喉下咽标本常规脱钙、脱水、石蜡包埋,37例行水平连续切片,6例行冠状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全组70例手术患者无手术死亡,其中69例重建手术成功并在短期内恢复经口进食功能,占总数的98.6%.保留全喉和部分喉的2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发声功能.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0.3%和48.6%.43个全器官连续切片结果证明梨状窝内壁癌5例,外壁癌3例及内外壁癌35例.其中内壁癌和内外壁癌常向喉内侵犯致半喉固定.结论上述材料证明所提供上消化道重建方法是有效而可靠的,部分病例还可保留或重建发声功能.全器官连续切片方法是研究梨状窝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肿瘤防治杂志,2001,8(特)244-246  相似文献   
49.
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中、侧颅底手术径路的实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自1984年6月至1998年12月,对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病变位于前颅底者13例,中颅底2例和侧颅底15例(包括4例中、外耳道癌患者)。累及前颅底者采用发际内大冠状切口并切除部分额骨入颅。或经额窦后壁入颅,然后实行颅面联合切除肿瘤,涉及中、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切除肿瘤。中、外耳癌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结果: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合并脑脊液漏等轻度并发症者6例(20%),均经保守治愈。全组2年生存率为68%,5年生存率55.56%。结论:上述资料显示所提出的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方法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MRI、DSA检查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4例行MRI T1WI、T2WI及对比增强MRA,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均行DSA和TBO试验.结果 10例术前CT、MRI、DSA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10例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CT平扫主要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球形病灶,CT值25~37 Hu.MRI的特征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中心有流空信号,MRA均清楚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DSA表现为肿瘤包绕颈动脉,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肿瘤均匀染色,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CT、MRI和DSA均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容易,若将三种方法优化组合,可优势互补,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供科学、准确而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