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增生性皮肤病,尽管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表达HLA-2、白介素2(IL-2)受体等活化标志的T淋巴细胞在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局部浸润激活的T淋巴细胞一方面产生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刺激表皮增生;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代谢,发挥促增生作用[1].T淋巴细胞激活伴有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淋巴细胞激活、分化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2].我们通过对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TPK活性的研究,以探讨TPK在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中的作用,为银屑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慢性荨麻疹血清对嗜碱粒细胞CD203c表达的影响,以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荨麻疹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方法.方法 以CRTH2-FITC、CD203c PE和CD3Per-CP 3种抗体标记白细胞,建立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活化及荧光强度.结果 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组CD203c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91.24±6.22,与ASST阴性组(3.33±1.24)及健康对照组(3.05±1.07)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0.01);ASST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SST阳性组CD203c平均荧光强度(MFI)为58.2±12.55,显著高于ASST阴性组(3.70±1.32,P<0.01)和健康对照组(3.20±1.29,P<0.01),ASST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的MFI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用CRTH2-FITC、CD203c-PE和CD3Per-CP 3种抗体,可以观察嗜碱粒细胞表面的CD203c表达程度,以判断荨麻疹血清对嗜碱粒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43.
聚合酶链反应及转印杂交对尖锐湿疣复发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通用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及其产物斑点杂交技术,对15例复发及相应的原发尖锐湿疣(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序列进行了检测和分型;同时还对35例原发CA周围外观正常皮肤组织DNA作了转印杂交分析。结果表明隐性感染是CA复发的非常重要原因,再感染也是CA复发不容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等的刺激而释放的多肽激素,能在体内引起肿瘤组织的出血性坏死,是引起脓毒性休克的重要介质。细胞培养法证实 TNFα抑制正常角朊细胞的增殖,诱发鼠真皮、皮下组织急性炎症。TNF 在银屑病炎症上起一定作用,活动性SLE 病人外周血 TNFα水平增高,伴感染时增高更显著。在何杰金病的两种肿瘤细胞系 L428和L540的培养上清液测到 TNFα,并发现重组人 TNFα有抗肿瘤活性,γ-干扰素和 TNFα合用有协同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5.
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工程人工皮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缺损提供了新选择 ,在国外已有多种商品化产品出售并用于临床[1 ] ,国内也有数家单位正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开发。现将笔者制作的复方壳多糖人工皮肤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细胞分离和培养 :所需细胞源于重庆市儿童医院提供的 10岁以下健康儿童包皮。制备角质形成细胞单细胞悬液 :4℃ 2 .5g L胰蛋白酶消化去除皮下组织的包皮 18h。分离真表皮后 ,收集吹散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并用刀背轻刮真皮面所释放的基底细胞 ,过筛 ,离心 ,加含表皮生长因子 (EGF) 10 μg L、中性可溶性生物合成胰岛素 1…  相似文献   
4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在拉萨地区的发病率为0.3%,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0.18%,低于国内平原地区,移居到高原的汉人与世居藏族人发病为9:1。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各家学说不一,曾有神经血管学说,有学者认为与微循环紊乱有关,我们采用山莨菪硷治疗拉萨地区银屑病30例,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以鲁米诺依赖化学发光法检测了几种感染性及螨类皮肤病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L)吞噬功能,结果:①61例细菌性感染患者PMNL吞噬功能(白细胞计数,本底与峰值)皆增高;②56例霉菌性和56例病毒性皮肤病与对照组比较,其峰值降低,而峰时延长;③47例螨类皮肤病的本底、峰值和峰时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9.
1983年调查了中南橡胶厂炼胶车间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情况及可能的病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该车间是以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为主要原料,通过塑炼和混炼而制成橡胶半成品,其生产过程是粉碎筛选、配料、塑炼、混炼、加硫、冷却、入  相似文献   
50.
朱堂友  李文维 《重庆医学》2000,29(4):359-361
干扰素 (IFNs)是一族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特性的自然产生的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总称。是机体天然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皮肤病治疗中 ,干扰素可以各种各样的剂量和途径外用、静脉内、皮损内、腹膜内、肌肉内和皮下方式给药。IFN-α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干扰素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有重组IFN -α2a和IFN -α2b及诱生的IFN -αn3。IFNs影响病毒复制的机制是复杂的 ,它能削弱病毒侵入、转录、翻译、装配及从被感染细胞的释放。它也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趋化性、抗体依赖的细胞细胞毒和自然杀伤活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