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实施静脉动脉化皮瓣补救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中,应用带蒂掌背皮瓣进行修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有时临床上因为掌背动脉血管的变异,在施行掌背皮瓣游离手术完毕后未见皮瓣有良好的血供,往往会导致手术失败。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我科遇到掌背皮瓣动脉血管变异2例,经改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解决,皮瓣存活,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l)对白细胞介素(IL)-10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合成IL-10基因启动子区含热休克元件(HSE)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HSF1与IL-10基因启动子区的HSE的结合情况,并构建IL-10基因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HSF1表达质粒共转染RAW264.7细胞,检测萤光素酶活性,观察HSF1转染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生物素标记的HSFl结合片段(-376~- 369 bp)和核蛋白提取物孵育后能观察到阻滞带,阻滞现象能够被自身非标记探针竞争,但不被非标记的突变探针竞争,加入HSFl单克隆抗体,可以观测到超阻滞带,表明HSF1可以特异性结合于"HSFI识别序列",HSE核心结合位点突变后,相对萤光素酶活性突变体(34.23±2.14)相对野生型(110.09±5.48)下降3.2倍(P<0.01),通过EMSA证实了IL-10启动子区域(-688~+64 bp)存在HSF1的结合位点HSE(-376~-369 bp);突变体双萤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HSF1的结合位点核心碱基的突变,其转录活性下降.结论 HSF1可以特异性结合于IL-10启动子区HSE(-376~-369 bp),相对萤光素酶活性分析提示HSF1可以转录激活IL-10,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43.
术后早期小肠梗阻,其临床表现有时与剖腹术后腹部一般反应十分相似,易因误诊或漏诊延误治疗.本文对22年来我院处理本病的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6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手法触摸盲视下留置铜针治疗105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63例采用在探头频率为7.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5-7d为一疗程,间隔一月重要治疗,通常治疗2-3个疗程。盲视组一年后复发15例,复发率为14.3%,超声引导一年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3.2%,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易行,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治疗绵海状血管瘤较盲视法操作更安全,对于组织深部及位于大主干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周围的海绵状血管瘤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2a余,吞咽不畅3月余,于1998年10月收住入院。查体:神清,贫血貌,双侧锁骨上及腋窝未触及淋巴结,巩膜无黄染,咽后壁无红肿,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心尖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部软,可触及20cm×25cm大小肿块,界限不清,质中等,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四肢脊柱无畸形。实验室检查:Hb90g/L,OB(++),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异常。影像学:腹部B超示上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消化道钡餐示贲门溃疡,…  相似文献   
46.
骨烧伤后常规的治疗是在烧伤的外露骨表面钻孔,等长出肉芽后再植皮修复.今年1~6月间我科成功原位再生修复(未经植皮愈合)1例左胫骨严重烧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清火败毒饮(qinghuobaiduyin,QHBDY)对烧伤SD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后QHBDY治疗组,分别于烧伤后6 h、12 h、24 h、48h取SD大鼠小肠标本并检测分析各组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情况和凋亡因子Caspase-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纯烧伤组SD大鼠烧伤后各时间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HBDY治疗组SD大鼠除6h外其余各时间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单纯烧伤组相同时间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烧伤组SD大鼠烧伤后各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HBDY治疗组SD大鼠除6h外其余各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均低于单纯烧伤组相同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烧伤组SD大鼠烧伤后各时间点Bcl-2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HBDY治疗组SD大鼠除6h外其余各时间点Bcl-2的表达均高于单纯烧伤组相同时间点Bcl-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败毒饮对烧伤后SD大鼠小肠黏膜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和降低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外源性热休克因子1(HSF1)对烧伤血清刺激的巨噬细胞中相关炎性介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严重烧伤和正常大鼠血清;构建pcDNA3.1/HSF1重组载体。将培养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转染(具体分为:未转染、转染空载体、转染重组载体)后再分别使用前述2种血清刺激。另取部分未行血清刺激的转染重组载体的巨噬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HSF1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PCR法检测经血清刺激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已转染重组载体的细胞株较稳定,检出有HSF1部分活化。反转录-PCR检测到,未转染的正常血清刺激的巨噬细胞中TNF—α、HMGB1、IL-10的基因仅有少量表达,而烧伤血清刺激能明显上调其基因表达(分别为0.910±0.100、0.860±0.020、0.430±0.010);与转染空载体+烧伤血清组(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0.800±0.050、0.880±0.030、0.420±0.010)比较,转染重组载体+烧伤血清组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中TNF—α和HMGB1的基因表达并上调IL-10的基因表达(分别为0.130±0.100、0.450±0.020、0.450±0.020)。结论严重烧伤后给予HSF1可以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的某些促炎介质的表达,适当上调某些抗炎介质的表达,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110例特重度烧伤病人诊断治疗经验总结,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病人的救治水平。方法:在尽力抢救每一个特重度烧伤病人的同时不断摸索和总结严重烧伤病人的系统救治方法。结果:110例特重度烧伤病人,治愈108人,死亡2人,治愈率98.2%,有伤残者4例,伤残率3.6%,伤后12小时内入院并充分接受SPI治疗者(A组)与伤后12小时以后入院并未能充分接受SPI治疗者(B组)比较,并发症的总发生例数(P<0.05)、创面愈合时间(△P《0.002)和死亡加伤残率(P<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特重度烧伤病人的冶疗难度很大,伤残率较高,不能单靠某一种方法或某一种药物治愈,必须具备系统观念(systematic idea)、预防观念(preventive idea) 以及治疗个体化 (individualize) 观念 (简称为SPI观念),同时灵活运用烧伤知识和临床经验,方可提高特重度烧伤病人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