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性,12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3月伴疼痛半月余,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腰痛、尿痛。于lop年1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体温38.5℃,脉搏itoW分,血压、呼吸正常,咽后壁无红肿。心肺无异常,颈左侧皮肤轻度红肿,范围约5cm×6cm,可触及一大小约3cm×3cm×4cm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压痛明显。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及包块,压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四肢、关节无畸形,双侧胆反射对称,无亢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16.9XI炉/L,NO.79,L0.ZI,空腹血糖,血T…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沥青对烧伤及其周围皮肤的影响,进行3个内容不同的豚鼠实验;实验一观察沥青对正常皮肤的影响,发现“沥青皮肤”48小时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均发生严重病变,对照组正常,实验二观察沥青对烧伤创面的影响,发现沥青早期使烧伤创面扩大,其愈合速度,愈合创面毛囊数和真皮厚度均分别比对照线明显减慢,减少和变薄(P〈0.001),实验三观察沥青对溃疡创面的影响,发现早期沥青使溃疡创面广泛缺血坏死和炎性浸润,愈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沥青对烧伤及其周围皮肤的影响,进行3个内容不同的豚鼠实验:实验一观察沥青对正常皮肤的影响,发现“沥青皮肤”48小时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均发生严重病变,对照组正常。实验二观察沥青对烧伤创面的影响,发现沥青早期使烧伤创面扩大,其愈合速度、愈合创面毛囊数和真皮厚度均分别比对照组明显减慢、减少和变薄(P<0.001)。实验三观察沥青对溃疡创面的影响,发现早期沥青使溃疡创面广泛缺血坏死和炎性浸润,愈合后创面上皮组织增生明显。提示沥青对正常皮肤、烧伤和溃疡创面均有较强的腐蚀、刺激和破坏作用。因此,对沥青烧伤必须及早全面清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烧伤血清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规律及其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烧伤血清的剂量效应组分别用含有0.5,1.0,1.5,2.0,2.5ml烧伤血清的培养基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共培养6h,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上清中的TNF-α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的凋亡。烧伤血清的时间效应组以含有2.5ml烧伤血清的培养基,对照组以不含烧伤血清的培养基,另外以含有2.5ml烧伤血清和100mg/L LPS的混合组的培养基分别培养RAW264.7细胞0,2,4,6,8,10,12,24h,同上留取离心后的培养液上清,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上清中的TNF-α含量。结果:将烧伤血清加入到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液中能明显刺激TNF-α的分泌。在0.5ml~2.5ml范围内,烧伤血清诱导RAW264.7细胞的TNF-α分泌增加,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关系,2.5ml烧伤血清能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的凋亡;烧伤血清组和烧伤血清与LPS的混合组RAW264.7细胞的TNF-α分泌在0~24h间呈双相性规律。结论:烧伤血清能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TNF-α分泌与凋亡,初步证实烧伤血清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交通伤致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急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诊收治的交通伤所致的263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急诊早期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该损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以颈肩枕部疼痛不适和压痛最常见,多数患者伤后数小时内出现症状,但约1/3患者症状迟发;影像学检查中,X线片阳性结果最低,CT和MRI阳性结果高;222例保守治疗和41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平均7.2个月随访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易出现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创伤条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较好,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町避免漏诊,CT检查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01 1-2013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烧伤科病房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以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烧伤科送检的1240例患者的2025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资料,并与1995-2000年烧伤科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3年烧伤科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最高者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48.4%;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为48.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为5.3%。与1995-2000年的检测结果相比,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且优势菌及其抗菌谱变化较大。结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烧伤科病房近年来的细菌学分布有所变化,整体上呈现出多重耐药、高耐药性的特征,对临床控制和治疗耐药菌株感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1995—2000年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特点。方法:在1995年8月-1997年6月调查的基础上,对照1997年7月-2000年7月期间的烧伤病人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及药敏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血培养显示铜绿假单孢菌继续保持第一位,占23.5%,表皮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58.8%,G^ 球菌占29.4%;创面培养,铜绿假单孢菌上升至第一位,占19.5%,金黄色葡萄球菌退至第6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73.5%,G^ 球菌占22.2%。5年内重要菌群G^-杆菌居首位,近3年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等耐药性较前较前2年明显增加。结论:G^-杆菌是烧伤病区主要病原菌,而耐药G^-杆菌的增加是近年细菌耐药性变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吴浩  朱颉 《新中医》2015,47(3):54-55
目的:观察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治疗组给予克感利咽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均连续治疗3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5.83%,对照组6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头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感利咽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血管缝扎并铜针介入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更准确、有效地对皮下深部软组织中海绵状血管瘤进行铜针介入栓塞治疗.方法自2001年8月~2003年3月,对18例深部软组织中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高频彩色超声引导下行粗大或主干血管缝扎和铜针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1~20个月随访,彩超复查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和检测.结果该组18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100%.结论在非创伤性高频彩超引导下皮下深部软组织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清楚,粗大血管缝扎和铜针刺入准确、安全有效,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医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的日新月异,在新世纪对于传统的医学生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可能有些问题暂时并没有很尖锐地体现出来,但随着新生代医学生的崛起,身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教育改革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