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IL-20基因启动子区-17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银屑病发生及感染后加重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该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LPS,CpG-ODNs及IL-1β刺激后,检测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结果:①该位点携带不同等位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在IL-1β和CpG-B刺激下,携带等位基因G的荧光强度较刺激前明显增加(分别P<0.01),携带C等位基因的荧光强度在刺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LPS刺激后两个等位基因的荧光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20-17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调节IL-20启动子区转录活性来影响IL-20的表达,其与感染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2.
我科从2001年6~9月共收集了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然后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丽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仙利特作为观察组,另一组为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ucb)生产的仙特明作为对照组,两种药的成分均为西替利嗪,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44.
施若非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5,(5)
百多邦软膏治疗感染性皮肤病120例施若非上海梅山冶金公司医院(210039)我院于1993年7月至9月,用百多邦软膏治疗120例感染性皮肤病,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门诊病人120例为治疗组(脓疱疮94例,毛囊炎16例,疖病10例),年... 相似文献
45.
患者 男,57岁.2009年8月出现间歇性发热(38℃左右),四肢散在环形红斑,无自觉症状.2011年初皮疹范围逐渐扩大,持续不退,伴发热(38℃左右)、乏力、盗汗、消瘦.当地医院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细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个别细胞核大、染色质深,表皮内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荨麻疹型血管炎”,予泼尼松片30 mg/d,发热、皮疹消退.泼尼松减至20 mg/d时再次发热(最高39℃),皮疹复发,伴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约鸽蛋大小.淋巴结穿刺示: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不能除外,泼尼松恢复至30 mg/d,但发热和皮疹未改善.病程中患者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20妇,于2011年12月8日入上海瑞金医院.关键词:淋巴瘤,霍奇金;环形红斑 相似文献
46.
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12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笔者从2001年6~9月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3种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并观察3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病例选择: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14~70岁,性别不限,病程≥2个月,治疗前可见风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除外。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两个对照组各25例。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用药方法及观察:观察组口服仙利特10mg,每日1次;两个对照组分别口服西可韦和仙特明,均为10mg,每日1次。3组共服药14d,均每7d随访1次。评分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IL-6水平;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和ROR_γt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测定STAT3和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 mRNA和ROR_γtmRNA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银屑病患者皮损STAT3和ROR_γt阳性率及蛋白含量和STAT3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R_γt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在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和ROR_γt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的产生,这可能是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参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相似文献
4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常见,以往由于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患者临床预后较差.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的出现,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SLE患者GATA-3、MBD2与IL-4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ATA-3和MBD2对IL-v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GATA-3、MBD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4、GATA-3和MBD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37,3.55,9.68,P均<0.05);IL-4与GATA-3、IL-4与MBD2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0.97,P均<0.05)。结论SLE患者中IL-4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MBD2对IL-4基因阻遏作用降低,及大量GATA-3对IL-4基因的过度激活共同作用所导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