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7 毫秒
81.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辅助诊断及判断肿瘤预后、转归、评价疗效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正逐步受到重视,我们检测了各类恶性肿瘤6 0 5例的血清TSGF含量,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肿瘤均经病理学证实(肝癌由CT、B型超声波、AFP阳性确诊)。其中肺癌14 8例,胃癌16 2例,食管癌4 2例,肠癌6 4例,肝癌71例,乳腺癌4 0例,其他恶性肿瘤78例。年龄2 6~80岁,平均(5 4 .6 8±14 .5 2 )岁。男∶女396∶2 0 9。另设对照组130例,均来自我院体检组健康体检者。1.2 方法 1检测方法:TS…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PCNA、c erbB 2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及其在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5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PCNA与临床分期、激素受体及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 erbB 2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与激素受体呈负相关。结论 :PCNA、c erbB 2作为联合指标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并对指导治疗 ,特别是内分泌治疗也起到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试从噬菌体随机多肽库中筛选出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分子。[方法]采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作为配基,免疫亲和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M13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12肽文库,按“吸附一洗脱一扩增”的淘洗过程,经过3轮免疫筛选后,随机挑取阳性噬菌体克隆用ELISA及斑点ELISA检测其特异性。[结果]经过3轮免疫筛选,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富集增加近100倍,第3轮筛选后随机挑选7个阳性噬菌体克隆经ELISA和斑点ELISA检测,有5个克隆能与抗TNF-α特异性结合。[结论]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以应用于分析、鉴定抗TNF-α的表位,继而为获得亚单位表位水平的诊断试剂和抗TNF-α的短肽疫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在小鼠皮肤衰老中的作用。方法:获取表 皮条件性K14-Cre介导的DNMT1基因敲除鼠(Mut组,n=4)及等月龄同窝正常小鼠(WT组,n=4),观察皮肤表型的变 化;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学变化;Gomori醛复红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真皮弹力纤维数目及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法检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表皮短暂扩充细胞(transit amplifying cells,TAC)含 量;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氯去氧尿苷(chlorodeoxyuridine,CldU)标记的表皮中标记滞留细胞(label-retaining cells, LRC)的含量。结果:与等月龄的同窝WT组相比,Mut组皮肤出现过早衰老的症状;HE染色显示表皮增厚、真皮胶 原纤维减少等老化现象;真皮内弹力纤维断裂变形增多;表皮中TAC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LRC的数量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与WT组相比,Mut组出现了皮肤早衰的表型,其机制可能是由于DNMT1敲除后表皮干细胞耗竭所致。  相似文献   
85.
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98例SLE患者TNFβ等位基因,分析了TNFβ等位基因与SLE患者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的肾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P<0.05)。结论:TNFβ^*2等位基因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产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性。治疗后处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我们以SLE疾病活动性测定指标(SLAM)为标准系统评价了236例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探讨其与血清ANA及抗dsDNA抗体水平的关系,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SLE的病情,以便更科学地运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  相似文献   
88.
升白欣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白欣是一种国产升白新药,它是应用生物工程手段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我院自1996年1月至7月,运用该药治疗因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减少患者7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70例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17岁~78岁,平均56岁。原发肿瘤为食管癌14例,胃癌14例,肺癌11例,乳腺癌8例,肠癌5例,卵巢癌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各1例,多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测定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IA)法测定52例均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血清中HGF含量,其中合并肝转移17例,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52例大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HGF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分期越晚,HGF值越高,而其中17例合并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较之无转移的大肠癌患者,HGF值更高(P<0.05)。结论:HGF可以作为大肠癌的一个血清学指标,对大肠癌的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于大肠癌患者有无肝转移将是一个较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