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宋浩杰  宋琴  施为建  吕成伟 《热带医学杂志》2021,21(2):152-155,封2
目的 探讨沉默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基因对人树突状细胞(hDC)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沉默hDC的SOCS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沉默效果.采用系列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各组DC细胞...  相似文献   
122.
SLE患者TNF-β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林  刘稚然  谢红付  施为  程文  郭实士 《现代免疫学》2005,25(4):340-340,F0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n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体内外实验证实,TNF水平与SLE的活性指标密切相关。鉴于TNF基因的特殊位置及TNF的重要生物学活性,TNF的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病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已引起普遍关注。我们早期研究发现.TNF—α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相关,为探讨TNF-β基因的多态性与SLE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3.
1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丘疹、结节,皮损不伴疼痛、瘙痒等症状。后皮损开始融合、增多,逐渐发展至腹部及双下肢。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检查:双面颊可见直径0.5 cm~1 cm大小不等的红色的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表面光滑有光泽(图1A),压之不褪色。下腹部及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的直径约0.5 cm大的类圆形结节。全身未扪及增大的浅表淋巴结。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腹部B超结果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24.
【摘要】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皮肤浅层血管丛微血管血栓导致的慢性皮肤缺血坏死性疾病,该病少见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抗凝药物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得到公认,但广泛应用受到用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可用于预防及治疗血栓及因此造成的溃疡,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少,口服方便。我们联合或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3例青斑样血管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5.
126.
目的 在分析大样本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1 090例玫瑰痤疮患者,收集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自觉症状等,根据描述性分析结果,总结玫瑰痤疮临床特点,探讨新的玫瑰痤疮诊断标准.以1 200例以面部红斑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门诊病例为对象,验证新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 090例玫瑰痤疮患者,男131例(12.0%)、女959例(88.0%),年龄10~66(33.5±11.1)岁.初始皮损发生在面颊部715例(65.6%),其中712例(99.6%)首发症状为阵发性潮红,689例(96%)伴有干燥、灼热、瘙痒等皮肤敏感症状;初始皮损发生在口周部208例(19.1%),其中204例(98.1%)首发症状为持久性红斑;皮损首发于鼻部167例(15.3%),其中163例(97.6%)首发症状为持久性红斑;伴有眼部症状311例(28.5%),伴有面部以外(颈部、耳后等)症状24例(2.2%).由此拟定新的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必备条件:面颊/口周/鼻部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次要条件:①灼热、刺痛、干燥或瘙痒等皮肤敏感症状;②毛细血管扩张;③丘疹或脓疱;④肥大增生改变;⑤眼部症状.符合必备条件和1条及以上的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将新的诊断标准在1 200例以面部红斑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面部皮炎患者中进行验证,其灵敏度为99.3%,特异度为95.8%.结论 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7.
421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21例玫瑰痤疮患者,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皮损表现及自觉症状得分.结果 421例玫瑰痤疮患者中男58例,女363例,男女比例为1:6.25,男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玫瑰痤疮患者最常见的皮损表现为阵发性潮红(93.8%,395/421)、持久性红斑(84.3%,355/421)及炎性丘疹(68.9%,290/421),且多同时出现≥2种皮损表现(83.1%),阵发性潮红及持久性红斑最常同时出现.患者最常累及部位为颊部(87.2%,367/421),鼻部(76.5%,322/421)及口周(63.7%,268/421),多同时累及≥3个部位(67.2%),且颊部、鼻部及口周为最常同时累及的部位.自觉症状中最常见的3大症状为灼热感(73.6%,310/421)、干燥感(69.6%,293/421)及瘙痒感(66.0%,278/421).结论 颊部、鼻部或口周部的阵发性潮红及持久性红斑为玫瑰痤疮的主要症状,炎性丘疹、脓疱、鼻赘、毛细血管扩张及灼热、干燥、瘙痒感为玫瑰痤疮的重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8.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病因不明,易诊而难治。一般药物治疗疗程均较长,且疗效不高。本研究参照国内外经验,应用负压吸引发疱法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54例白癜风,移植表皮总数257片,效果满意。对移植效果不满意的部分皮片于2个月后外用Sicorten霜,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4例白癜风均为我科门诊病人,曾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皮损为稳定期(6个月内白斑无扩大或无新白斑出现);其中男性22例,女性32例,年龄15~45(平均270)岁,病期6月~30年,平均65年;皮损为局限型46例,节段型5例,泛发型3例。12 方法…  相似文献   
129.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发展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的进一步确立 ,我院于 2 0 0 0年在上海卫生系统率先实施“病人选择医生”的服务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 ,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1 病人选择医生的实施办法门诊选择 :门诊大厅内有病人选择医生流程图及各科医生情况介绍栏 ,栏内有每个医生资料 (照片、小档案、服务宗旨 )。门诊导医护士负责介绍当天可被选择的医生 ,病人根据介绍和本人了解医生的情况 ,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住院选择 :各科病房护士办公室有被选择的医疗小组及该小组成员的个人资料介绍栏…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细胞因子mRNA产生及其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Th1型细胞因子γ于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及PBMC培养上清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SLE患者PBMC中IFN-γ mRNA表达低于正常,IL-4、IL-10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但处理组上述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均降至正常;而对照组IFN-γ产生水平低于正常,IL-4、IL-10产生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调控机制中某一环节对细胞因子蛋白质进行干预.从而对SLE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