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环孢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其药理学机制是通过阻断钙调磷酸酶途径影响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抑制角质形成细胞DNA的合成与增殖,可用于治疗银屑病。环孢素治疗银屑病方式有多种使用,如单一用药的间歇式短期疗法、持续性长程疗法、救援疗法以及结合传统药物或生物制剂的联合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均显示出较好的效能。环孢素有高血压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注意治疗剂量及持续时间,监测不良反应及相关项目,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在严密的监测下,环孢素治疗银屑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2.
阿达帕林(Adapalene)是人工合成的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其外用制剂为001%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具有较好的抗炎,改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角朊细胞)的分化能力,临床显示对痤疮有良好疗效,较其他维A酸有更好地耐受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1阿达帕林的...  相似文献   
103.
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组胺起主要作用,组胺在靶组织能结合H1组胺受体。因而,H1抗组胺药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代H1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和苯海拉明能缓解变异性鼻炎和荨麻疹症状,但在治疗剂量下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影响如镇静、精神活动损害和胆碱能副反应。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显示较少的镇静和胆碱能副作用。但后2种药物有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报告1例多发性脂囊瘤。患者男,19岁,前胸、腹部、双前臂丘疹、结节6年余。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薄壁囊肿,无颗粒层,囊壁内面有嗜伊红均质化角质物,囊壁内可见少量皮脂腺样结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囫下疳病例报告,但无1例有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因此,探讨聚合酥链反应(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H.ducreyi)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目前我国性病防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方法:根据杜克雷嗜血杆菌的特异性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对两株参考菌株进行PCR扩增,其扩增产物以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并测序证实。并用其它的同源或相关病原微生物进行PCR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以不同浓度菌悬液扩增检测其敏感性。结果:所试两株不同来源的杜克雷嗜血杆菌的扩增呈现单一扩增区带,电泳片段位置与预期结果438bp相符,测定结果与基因库序列一致,并用具有同源及相关的微生物共19种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扩增,除杜克雷嗜血杆菌外,均未扩增出预期片断,测试的最高敏感度可达10^-6mg/μl。结论:  相似文献   
106.
成人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0岁。手部角化性丘疹5年。查体见左手手背、中指及无名指背角化性丘疹,沿Blaschko线分布至肘关节,表面角化性鳞屑;无名指及中指远端指关节变形不能伸展。组织病理符合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  相似文献   
107.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认为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由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共同介导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美国FDA将阿维A作为其一线治疗药物。因其发病率的增高和阿维A应用的不断普及,本文对阿维A在银屑病中的应用剂量、疗程、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08.
报道3例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患者。3例患者均表现为上肢持久性的红色或暗红色斑疹,其中2例患者为单侧发病,1例为双侧。组织病理: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管周稀疏单一核细胞浸润,Giemsa染色阳性。诊断: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9.
迄今为止,发现的遗传性皮肤病约为330种,但是绝大部分的遗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或未完全明确。目前,外显子测序技术已经应用到寻找与各种复杂疾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的研究中,已有多篇该技术用于逆向性痤疮、掌跖角化病、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等疾病的文献报道,说明该技术在遗传性皮肤病研究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的病因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病因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梅毒血清学试验(STS)、酶免疫法(EI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培养等方法检测285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梅毒螺旋体(TP)、HSV和HD,并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梅毒75例(26.3%),生殖器疱疹74例(26.0%),病因不明的GUD为136例(47.7%)。GUD患者的HIV感染率为1.8%(5/285),梅毒患者为4.0%(3/75),生殖器疱疹患者为1.4%(1/74),其他GUD为0.7%0(1/136)。比较三者的HIV感染率发现,梅毒的HIV感染率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GUD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HIV感染率与其他GUD患者的HIV感染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分别为1.35%和0.74%,X2=0.19,P>0.05;OR=1.85,95% CI=0.11~30.00)。结论:在性病门诊中,GUD的主要病因为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且存在混合性感染;梅毒和生殖器疱疹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