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注射液治疗组(林格组)、林格注射液加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参附组),分别检测各组可溶性TM(sTM)、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及TM、EPC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休克组比较,休克组和林格组sTM、sEPCR及TM、EPCR mRNA含量均增高(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与林格组比较,参附组sTM、sEPCR含量和TM、EPCR mRNA含量均下降(P〈0.05),TM和EPCR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从基因、蛋白水平影响人血清和HUVEC中TM和EPCR的表达,从而阻止失血性休克的进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注射液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失血性休克及药物复苏大鼠不同时间点肺脏组织中血管EPCR的动态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肺脏组织中EPCRmRNA明显升高,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组早期有所升高,随后开始下降。与失血性休克组相比,林格液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肺内EPCR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参附注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肺脏组织中EPCR的表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而早期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PBMCs。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 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红霉素处理组PBMCs ERK 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均〈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磷酸化ERK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R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ERKmRNA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分成哮喘0.5、1、3、12h组)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PBMCs 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0.5、1、3h)组PBMCs 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哮喘(12h)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1h)组ERKmRNA、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哮喘(0.5、3、12h)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磷酸化ERK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ERK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对临床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活化蛋白C(APC)能否经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方法分离培养并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TNF-α组、TNF-α+rhAPC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RKmRNA、磷酸化ERK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组,细胞上清液中ICAM-1、VCAM-1、E-selectin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TNF-α+rhAPC组,细胞上清液中ICAM-1、VCAM-1、E-selectin的浓度较TNF-α组显著降低(均P<0.05)。TNF-α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RK mRNA、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TNF-α+rhAPC组,ERK mRNA、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TNF-α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活化蛋白C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产生来调节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ERK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是否会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方法收集5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按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分为单纯疱疹病毒(HSV)组和非单纯疱疹病毒(NHSV)组,对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NHSV组患者比较,H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13.7±1.6)天vs(17.8±1.9)天(P<0.05),HSV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亦明显延长(13.8±1.3)天vs(19.5±1.9)天(P<0.05);与NHSV组患者比较,HSV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3±3.1)天vs(30.8±3.9)天,(33.3%vs 37.5%)(均P>0.05)。结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会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碱剩余(BE)的动态变化和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后28d时结局分为存活组90例,死亡组59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动脉血碱剩余值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低碱剩余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各参数比较,分析其与病死率、预后的关系;分析比较入院后开始3d碱剩余值均数与28d病死率间的关系。结果108例高BE组(BE≥-8mmol/L)患者的病死率为33.3%,显著低于41例低BE组(BE〈-8mmol/L)患者(56.1%,P〈0.05)。112例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患者的病死率为34.8%,显著低于37例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患者(54.1%,P〈0.05)。入院后开始3d碱剩余值均数与28d病死率间的相关分析示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6。结论高碱剩余组和高早期乳酸清除率组预后较好,治疗后碱剩余恢复较快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 82例重度AOP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灌流组和非血液灌流组,每组41例,非血液灌流组进行常规治疗,血液灌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 与非血液灌流组比较,血液灌流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5.2±0.8)h比(4.5±0.9)h]、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11.3±1.5)d比(9.5±1.1)d]、住院时间[(13.4±2.1)h比(10.5±1.2)h]均缩短,阿托品化量[(294.8±3.6)mg比(262.1±29.7)m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19.5%(8/41)比12.2%(5/41)]、阿托品总量[(974.4±87.3)mg比(801.9±91.4)mg]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中毒到开始抢救时间、入院时胆碱酯酶活力、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重度AOPP患者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9.
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8l例符合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TNF-、IL-1、IFN-、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6 h,治疗组TNF-、IL-1水平较对照组低(均<0.01),IFN-、IL-4水平亦较对照组低(均<0.05);治疗24 h,治疗组TNF-、IL-1水平较对照组低(均<0.05)。结论血液灌流可通过对炎症介质的清除作用,起到有效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1CAM-1 mRNA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及C组再分为4、8、16、24h4个亚组,各个亚组及A组各12只.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B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A组均显著升高(128.07±15.86比87.31±13.16、142.33±22.61比98.82±11.39、187.45±17.39比129.51±15.61、176.18±19.36比123.57±17.0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B组均显著降低(92.55±8.09比128.07±15.86、105.28±14.29比142.33±22.61、142.36±18.25比187.45±17.39、131.32±21.83比176.18±19.36)(P<0.05);B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A组均显著升高(0.97±0.12比0.52±0.11、1.08±0.18比0.61±0.13、1.32±0.18比0.82±0.14、1.23±0.09比0.74±0.1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B组均显著降低(0.59±0.13比0.97±0.12、0.68±0.09比1.08±0.18、0.96±0.20比1.32±0.18、0.88±0.09比1.23±0.09)(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通过下调SAP大鼠ICAM-1 mRNA及ICAM-1的表达,起到改善SAP大鼠微循环、保护SAP大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