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恰加斯病或美洲锥虫病由克氏锥虫感染引起 ,其临床过程复杂 ,可以由无症状感染发展至严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恰加斯病导致心血管疾病可能与克氏锥虫的再感染有关。利用克氏锥虫的Tulahumen株和从一慢性感染锥虫病患者体内分离并鉴定的SGO ZR株再感染小鼠 ,复制恰加斯病急性期动物模型。利用该动物模型观察克氏锥虫再感染的早期效应 ,研究心脏 β 肾上腺能受体的活性及其功能 ,同时对其心电图、心脏组织病理学、原虫血症、感染后存活动物数和再感染后存活的动物数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取重 30± 1g的雌性Swiss小白鼠 170只 ,分为 5组。其…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癌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肾肿瘤患者27例,采用CT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疗法,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肾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显示冰球覆盖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复查CT示靶病灶密度减低,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其中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2例,病灶稳定(SD)2例,缓解率(CR+PR)为92.6%.术后第3~4天复查肾功能(尿素氮、尿酸和肌酐等),与术前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本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包括皮肤冻伤、感染、穿刺种植转移等)发生,6例子术后1d出现发热(38℃左右),对症治疗后3~5d消退,8例出现局部轻度疼痛,服用止痛药后缓解;2例出现术后出血,应用凝血酶后迅速止血.结论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肾肿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淄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患者861例,分析其穿刺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8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操作,结节性病变296例,团块状病变405例,肺实变病变77例,磨玻璃样病变83例。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736例,明确诊断率90.7%,提示性诊断率6.3%,非特异性诊断率3%。良性病变125例,明确诊断率49.6%,提示性诊断率21.6%,非特异性诊断率28.8%。并发症出现气胸77例(8.9%),结节样病变发生率最高(15.2%);肺出血103例(11.9%),磨玻璃样病变发生率最高(20.4%);胸膜反应17例(1.9%);穿刺后心腔内出现气体2例(0.2%)。 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实用,并发症少,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对恶性病变的确诊率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76.
CT引导下肺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肺癌占我国肿瘤致死病因的第1位[1],微创介入作为重要局部治疗手段[2]逐渐受到认可,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化学消融[3]、微波消融、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T引导下肺肿瘤微创介入围术期护理既有围术期护理的共性,也有其特殊要点。本文就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7.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纳米刀消融联合PD-1/PD-L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安全性及局部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溶骨性骨转移瘤患者36例(共51处病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经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疼痛无缓解。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并于治疗后即刻、2个月后分别行增强CT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观察有无并发症。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增强CT均未见强化;2例患者出现新发转移灶。患者术后1周[(4.18±0.82)分]及2个月[(2.36±1.01)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7.13±1.55)分]下降(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治疗溶骨性转移瘤局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肿瘤患者行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包括肝脏肿瘤52例,肾脏肿瘤10例,胸壁肿瘤6例,盆腔肿瘤12例,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9例,坐骨肿瘤1例。术中采用SE T1WI、FSE T2WI、SPGR T1WI监测穿刺及消融情况。观察术中MRI表现、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复查增强MRI评价消融效果。结果消融术中MRI均可清晰显示病灶,快速扫描SPGR T1WI可显示冷冻针全长。24例因病灶较大(最大径10.80~15.06 cm),以消融作为减瘤治疗,平均消融(2.96±0.76)次,其中17例末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1个月增强MRI示消融时冰球覆盖区域病灶无强化,病灶整体有所减小;7例病灶边缘可见强化,病灶不同程度增大。66例单次消融时冰球完全覆盖病灶,术后1个月增强MRI示47例病灶完全消融,19例病灶部分消融。术中11例穿刺部位出血,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可用于治疗不同部位肿瘤,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0.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实体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冻消融不仅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还可将肿瘤来源自身抗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生针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肿瘤免疫治疗通过主动或被动改变宿主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目的。本文对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实体肿瘤的效果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