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4篇
  4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医学远程教育课程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包括明确教什么,探讨如何教,设计如何使学生学,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同时,探讨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间充质干细胞(MSC)和经Stro-1抗体分选的Stro-1+ MSC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1(IDO1)和IDO2在上述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近端股骨粉碎物中得到细胞悬液,培养MSC,并筛选Stro- 1+MSC.体外设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分别加入1×103~5× 104个经照射的Stro-1 +MSC或MSC,检测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再分别加入IDO1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和D-1MT,检测T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以实时定量PCR法比较IDO1、IDO2在StRO-1+MSC和MSC中的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照基因.结果:(1)不同剂量组,Stro- 1+MSC对MLR的抑制效应均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未经分选的MSC (P<0.05); (2)加入L-I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减弱(P<0.05),而加入D-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与未加入抑制剂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3)加入L-1MT后,Stro-1+MSC和MSC对MLR抑制的显著差异不复存在(P>0.05),加入D-1MT后Stro-1+MSC对MLR的抑制作用仍显著强于未经分选的MSC(P<0.05);(4)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IDO1在Stro-1+MS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SC (P<0.05),而IDO2的表达在两者间无差异(P>0.05).结论:IDO1在MSC的免疫调节和Stro-1+MSC的强势抑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被IDO1的特异性抑制剂L-1MT所抑制,而IDO2的特异性抑制剂D-1MT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肉瘤MG-63细胞迁移、侵袭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法检测MG-63细胞侵袭能力;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MG-63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9)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处理后,MG-63迁移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浓度在0,10,20,40μmol/L时穿过的MG-63细胞数分别为225.5±5.5、127.5±2.5、97.5±3.5、82.5±4.2个,MG-63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丹参酮ⅡA处理明显降低MMP-2及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与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属中医“痹证”的范畴.2009年全球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是10.1%,约有7580万人患病,预计到2016年将增至8200万人,相应的治疗费将由2009年的50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55亿美元[1],给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3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32例及RVS起搏组(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s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显著升高([286.8±5.2)pg/mlvs(212.1±6.6)pg/ml,P〈0.05];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的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的起搏部位。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虎杖苷(polydatin,PD)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麻醉大鼠隔离灌流颈动脉窦的技术下,记录窦神经放电,观察PD对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D组大鼠窦内压-窦神经放电积分关系曲线向右下方移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通管方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FTIOI)大鼠模型输卵管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细胞间粘附分子-l(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80只Wistar雌性大鼠为受试对象,随机抽取30只作为正常组后,以"混合菌接种法"建立FTIO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血府逐瘀组25只及通管方低、中、高剂量组各24只,每组又分为15 d、30 d两个时间组。结果 (1)EGFR蛋白在正常大鼠输卵管上皮细胞阳性表达少量,模型组的EGFR蛋白表达增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ICAM-1蛋白在正常组中未见有表达,模型组存在高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通管方能改善FTIOI模型大鼠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受孕率。(2)通管方能抑制输卵管上皮细胞EGFR蛋白的过度表达及ICAM-1的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长期动态观察主动电极右室心尖部(RVA)与右室间隔部(RVS)起搏参数,探讨主动电极在右室间隔部的可行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脏结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影响.方法 将69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配对分为RVA组和RVS组,RVA组34例,RVS组35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3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6 例.分别于术中即刻、术后1 d、1个月、12个月测量心室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R波高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测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结构、LVEF、血清NT-proBNP浓度变化及观察心包压塞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中即刻电极阻抗较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均显著增高(P<0.05).随访12个月后,两组间及组内比较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R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RVS组显著增大[(45.8±4.6)mm vs (41.8±3.0)mm,P<0.05];RVA组血清NT-proBNP浓度[(578.9±390.8)ng/mL]较RVS组[(492.2±108.6)ng/mL]显著升高(P<0.05);RVA组LVEF[(53.6±3.2)%]较RVS组[(62.3±2.5)%]显著降低(P<0.05).长期动态观察提示RVA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RVS组高,且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71,P<0.01),与左心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1,P<0.01).两组均未发现心包压塞并发症.结论 主动电极在RVA和RVS起搏均安全可行,长期动态观察显示RVS起搏在减少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999.
刘威  向真  刘振芳  陈艳琴  汤长春  张翼 《海南医学》2016,(17):2795-279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不同剂量肝素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首次行RFCA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根据术中经血管鞘注射不同剂量普通肝素钠分为A组(70 U/Kg)15例和B组(100 U/Kg)15例,分别于术前、射频消融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3d、术后5d、术后7d共6个时间段采静脉血标本,立刻做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①组内比较:A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即刻、术后24 h和术后3 d的D-二聚体值分别为(2.280±0.081) mg/L、(0.821±0.119) mg/L、(0.485±0.119) 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6±0.0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D-二聚体值[(0.361±0.099) mg/L]恢复术前水平。B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即刻(2.191±0.074) mg/L、术后24 h (0.749±0.006) mg/L、术后3 d (0.410±0.006) mg/L的D-二聚体均较术前的(0.372±0.008) m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D-二聚体值[(0.367±0.068) mg/L]恢复术前水平。②组间比较:射频消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5 d,A组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会影响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从而影响凝血功能,有形成血栓栓塞的风险;为减少射频消融术中血栓形成的风险,推荐在术中运用100 U/Kg肝素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聚焦专业育人本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确立新时代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方法]通过对高等院校及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等不同层面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对专业育人功能新时代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和保障机制的探索,提出专业思政与课程融合的具体思路和实践路径,并列举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予以佐证。[结果]课程思政教育现状面临着与专业教学尚未有效结合及顶层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的问题,新模式推行了组建基于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科学编制“专业思政”核心内容和加强示范核心课程群建设等举措,实施“课程思政”教改专项工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合作等保障机制。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赢得的社会赞誉充分验证了“课程思政”新模式对提升医德教育的效果。[结论]高校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完成专业育人使命,就必须建立起以专业为依托、以“专业团队引领、课程协同实施”为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经过上述“课程思政”新模式的实践,有效破解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难以有效融合及顶层设计机制欠缺等难题,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作为范式并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