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71.
目的:通过检测海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代谢产物乳酸的变化情况探究海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的调控。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感染条件下海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糖酵解代谢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同时检测糖酵解代谢最终产物乳酸的浓度。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或)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感染条件下巨噬细胞内葡萄糖摄取情况以及细胞内海分枝杆菌的荧光强度。结果:海分枝杆菌感染增加了巨噬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以感染时间和感染复数依赖的方式促进巨噬细胞糖酵解代谢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和乳酸的产生。与热灭活的海分枝杆菌相比,活的海分枝杆菌抑制糖酵解相关基因(SLC2A1、HK2、LDHA)的表达和乳酸的产生。此外,使用2-脱氧葡萄糖抑制糖酵解代谢酶HK2的活性促进了细胞内海分枝杆菌的存活。结论:糖酵解重编程是巨噬细胞对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之一,而海分枝杆菌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糖酵解促进自身在胞内的存活。因此,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糖酵解可能是控制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潜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2.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往对银屑病病情的评价已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近年来应用于银屑病的评价方法发展迅速并取得有意义的成果.目前用于银屑病的测量工具包括客观体征的评价和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但尚无公认理想的方法能准确评价银屑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3.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DEB)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皮肤病,以皮肤黏膜脆性增加,容易出现水疱和大疱,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为特征。根据遗传方式又可分为显性遗传(DDEB)和隐性遗传(RDEB),两者都是由编码致密下层锚原纤维的主要成分—VII型胶原基因COL7A1发生突变,导致锚原纤维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所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DEB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突变基因不断发现,本文就其目前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4.
患者,女,57岁。右上肢结节3个月。组织病理检查为感染性肉芽肿性改变。PAS未见菌丝和孢子结构,抗酸染色阴性。海分枝杆菌qPCR阳性。诊断:海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多西环素、克拉霉素、利福平等治疗,皮损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75.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之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器官移植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增多,NTM感染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NTM鉴定常用方法有抗酸染色、培养、 PNB(对硝基苯甲酸)生长实验等传统检测法,PCR、qPCR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和药敏学方法等。本文现将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每种方法的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NTM感染性疾病的菌株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6.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分析40例山东地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重因素、病程和治疗等方面特征。方法对17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患者共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好发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2)食物、药物、心理等因素可以加重病情;(3)4例患者有乏力的表现,与皮疹严重程度一致;(4)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中,多数(10/15)无逐年好转的趋势;(5)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局部结合系统治疗有一定疗效。结论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病程长,有一定加重因素和临床特征,乏力可能是该病的全身症状,阿维A与雷公藤联合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检测分析2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患者资料,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血DNA,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查致病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致病变异;随后用Sanger测序在患者及其亲属中验证该突变。结果:患者1父母表型正常,患者2父亲有相似临床表现。患者1携带COL7A1基因73号外显子c.6082G>A(p.G2028R)的错义突变,其父母未发现该突变。患者2及其父亲携带2个致病的错义突变,即COL7A1基因c.6235G>A(p.G2079R)突变和KRT5基因c.499G>A(p.E167K)突变,其母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散发患者存在的COL7A1基因突变属于新生突变;患者2及其父亲同时携带COL7A1基因和KRT5基因的杂合错义突变,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8.
目的:评价山东省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效果,为制定“十四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自上而下方式开展规划终期评估部署、指导、质控和培训。(2)按照工作任务分工,开展多部门协作收集资料。(3)保障措施情况、准确性核查、不同人群的知晓率等通过专项调查获得。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掌握合格率通过携手医访APP现场考试获得。(4)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开展规划自评、审核和验收。结果:16个评估指标中,在省级层面达标13个,基本达标3个。全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自2014年后增长趋缓,年增长率2.15%。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自2010-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后呈下降趋势。三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保持在较低发病水平,但呈缓慢上升趋势。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前快速上升,2012年后快速下降。 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放缓。结论:山东省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效果,全省梅毒流行处于较低水平,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15例1~12岁儿童中重度AD患者信息,比较药物治疗前、治疗4周、12周、16周的SCORAD、EASI、瘙痒NRS的评分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治疗后第4、12和16周时SCORAD评分分别下降了43.4%、63.3%、72.6%;EASI评分分别下降了52.8%、73.2%、86.7%;瘙痒NRS评分下降了52.8%、72.2%、83.8%。在第12周随访时,有50.0%的患者达到了EASI-75,10.0%的患者达到了EASI-90。在16周时,达到这两项指标的比例增加到75.0%和50.0%。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度普利尤单抗对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0.
患者,女,26岁。因外阴部增生物10余年,阴道口增生物1个月于2015年6月24日来我院门诊就诊。10余年前始,患者外阴部出现多发性米粒大皮疹,皮疹逐渐增多增大,弥漫至两侧大阴唇及肛周,无不适感,未曾就诊。近1个月来,阴道口出现疣状增生物。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史,无家族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两侧大阴唇及肛周见多发红色或棕褐色米粒至绿豆大增生物,部分融合,质硬,无压痛(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