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2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济南地区头癣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济南及其周边地区头癣的流行情况和病原菌分布,1998年1月~2002年6月,笔者对所在医院门诊临床诊断为头癣的635例患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35例患者均来自济南市及其所属县市和周边部分地区,根据断发、鳞屑、发鞘、脓肿等临床表现诊断为头癣。其中城市40例,城郊或城镇121例,农村474例。1998~2002年各年份患者人数分别为68例、89例、127例、190例和161例(1~6个月)。男性504例,女性131例,男女比例为3.8∶1。年龄3个月~57岁,病程7d~13个月。402例(63.3%)有明确的感染动物接触史,感染动物依次为猫、牛、狗、…  相似文献   
122.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家族性良性天疱疮17个先证者的ATP2C1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7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先证者的ATP2C1基因外显子区。结果 在9个先证者中检测到8个不同的ATP2C1基因突变位点,包括3个缺失突变(nt1464-1487/1462-1485del,1523delAT和2375delTTGT),3个剪接位点突变(360-2A→G,1415-2A→T和2243+2T→C)及2个错义突变(P307L和D648Y)。120例正常人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上述几种突变。结论 此8个ATP2C1基因突变是该病新的特异突变。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检测3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患者ABCB6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患者ABCB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3例患者该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本研究中3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患者的发病与ABCB6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无关。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检测麻风患者血清中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麻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12例新发麻风患者,29例治愈麻风患者及37例正常人血清中IL-1、IL-2、IL-4、IL-6、IL-10、TNF、IFN-γ和IL-17A水平。利用Kruskal-Wallis和Nemenyi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新发组患者血清IL-1和IL-2水平显著高于治愈组(P≤0.005);新发组及治愈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新发组患者血清IFN-γ 和IL-17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新发组、治愈组和对照组IL-4、IL-10和T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h1/Th2/Th17某些相关细胞因子可能与麻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影响寻常型银屑病治愈后缓解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采取统一治疗方案治愈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6例,记录入院时病情相关信息对出院后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共111例患者完成观察,其中患者发病次数、病情严重程度、精神因素、治疗期间有无新发皮疹、既往治疗等因素与愈后缓解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银屑病预后的原因复杂,对于有易复发因素的患者治疗中可以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6.
银屑病是一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诸多遗传学研究发现若干银屑病易感基因.除MHC区域的易感基因外,还有涉及皮肤屏障功能、NF-kb通路、INF信号通路及Thl7细胞免疫反应的众多基因,为阐明银屑病发病的内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浅层X射线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应用浅层X射线治疗的27例原发性BCC(14例)和SCC(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因健康状况、年龄、皮损部位等原因不适用手术而选用浅层X线治疗。结果:27例患者的31处皮损均痊愈,受照总剂量为45.6-53.2 Gy,随访 2年 仅1例患者1处皮损复发。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皮炎及皮损处的溃烂,皮损体积较大者多伴有疼痛,一般1个月内消失。结论:浅层X射线放射治疗SCC和BCC疗效好,复发率低,对因各种原因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HLA-A、B等位基因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PCR-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型法(PCR-SSOP)对42例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患者组)与9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HLA-A、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两组比较,关节病性银屑病患者组B*27等位基因频率(患者组为11%,对照组为1.8%,Pc < 0.01)、B*57等位基因(分别为4.8%和0.4%,Pc < 0.05)及B*13/B*27杂合体(分别为8.5%和0.5%,Pc < 0.01)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3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和6.7%,Pc < 0.01)明显低于对照组。B*27等位基因频率在关节病性银屑病脊柱受累组为80%,无脊柱受累组为 22%(两组比较,P < 0.01);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63%,无外周附着点受累组为23%(P < 0.05)。7例B*13/27杂合体阳性者中5例(71%)有脊柱炎合并外周关节炎,而36例B*13/27杂合体阴性者中有8例(22%),两组比较,χ2 = 6.73,P < 0.05。结论 HLA-B*27与山东汉族关节病性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总结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现10例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9.90±10.18)岁,银屑病均先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8例患者水疱发生于银屑病斑块上,2例水疱发生于外观正常的皮肤上。9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应用口服四环素、烟酰胺配合光疗治疗。出院后随访150~1065天,7例患者无新发水疱,银屑病皮损病情稳定;2例失访,1例死亡。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相对少见,中老年患者居多,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0.
结缔组织痣是一种由胶原纤维构成的错构瘤,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10岁.左臀部斑块、结节8年无痛痒,来我院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臀部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的丘疹、结节,后逐渐增多,变大,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患儿平素体健,智力发育正常.父母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及其他传染病史.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