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3篇 |
免费 | 273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43篇 |
基础医学 | 165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737篇 |
内科学 | 301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84篇 |
特种医学 | 218篇 |
外科学 | 169篇 |
综合类 | 1148篇 |
预防医学 | 517篇 |
眼科学 | 43篇 |
药学 | 539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408篇 |
肿瘤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275篇 |
2011年 | 319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近20年各国科学家们对日常使用的天然植物的生物学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试图寻找天然植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其能在临床上成为攻克疾病的药物或成为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葡萄的医疗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现已从葡萄中分离出白藜芦醇、齐墩果酸、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各国科学家对其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最新进展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年葡萄属植物提取物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93.
热休克因子1(HSF1)是调控真核细胞热休克基因转录的关键因子,在应激和正常生理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HSF1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HSF1的结构、肿瘤对HSF1的调控、HSF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HSF1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家兔慢性冬眠心肌(CHM)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2型受体(AT2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变化及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64只家兔建立CHM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卡托普利1、2组、美托洛尔1、2组和缬沙坦1、2组,每组8只。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1R、AT2R、ERK1/2表达的变化;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羟脯氨酸法测定间质胶原含量。结果CHM较正常心肌AT1R水平下降、AT2R水平上升,各药物组AT1R、AT2R较对照组下降(P<0.05);各组ERK1/2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各药物组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3种药物均可抑制CHM间质纤维化、减少凋亡细胞。且药物大小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1R、AT2R、ERK1/2可能参与CHM的发生发展过程;卡托普利、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可能通过AngⅡ受体、ERK1/2途径发挥保护CHM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借助数理统计技术找出差错根源,通过消除错误、减少浪费、优化流程,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需求[1]。安全输血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一条规定:取回的血液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2]。常规要求一般情况下血制品出库后30分钟内应开始输注,4小时内应输注完毕,否则可能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活性。笔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规范血制品输注时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回顾性分析宁洱县2007年1月-2014年6月分娩的22例HIV感染合并妊娠行母婴阻断及产科处理的临床资料,对母婴阻断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
患者男 ,78岁。因发作性晕厥、胸闷2h急诊入院 ,既往糖尿病史 10年。体检 :BP 60 40mmHg,两肺呼吸音清 ,心率3 6次 min ,心律齐 ,心音低钝 ,腹软、无压痛 ,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即给予升压及静脉点滴阿托品治疗 ,心率波动于 40~ 5 0次 min ,仍有晕厥发作。即给予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 ,起搏电极分别置于左胸前壁及肩胛间区 ,起搏方式 :VVI起搏 ,起搏阈电流值 2 0mA ,起搏值 3 0mA ,脉宽 40ms,频率 60次 min。起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 ,无晕厥发作 ,血压维持在 90~ 11… 相似文献
98.
晓芸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良好,是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收入颇丰。晓芸长相甜美,追求者众多。对于晓芸来说,一切都好似顺风顺水。但是,晓芸的初恋失败了,此后,她变得孤僻,多疑,认为同事们都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研究45 d-6°头低位卧床对尿液中Ca和P元素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卧床实验中骨丢失的可能规律与机制。方法收集卧床实验8名受试者尿样,每个时间段连续收集3 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尿样中的Ca,P和K三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Ca和P等元素的昼夜节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尿Ca总含量在卧床前、中、后3个时间段无显著差异,但Ca元素的日间含量在卧床中的早期和晚期阶段都显著降低,在卧床后又恢复至接近卧床前水平。尿中P元素总含量在卧床中的早期显著升高,随后不断下降,到卧床晚期则显著低于卧床前水平,P元素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反映骨质变化的Ca/P参数在卧床中和卧床后也有显著变化。此外,卧床实验也对尿液中Ca和P含量变化的昼夜节律具有影响。结论卧床实验对于尿中Ca和P含量及Ca/P参数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了Ca和P含量的节律性,这些变化可能与卧床过程中骨代谢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