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41篇 |
药学 | 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相比,小肠移植的长期效果不理想.肠道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肠道黏膜对缺血损伤的高度灵敏以及经常接触环境刺激等均为移植小肠易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原因.除了难以控制的急性排斥反应和致命的感染外,慢性排斥反应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活动性肺结核(APT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群落VCS参数的变化,探讨其诊断APTB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APTB患者83例为APTB组和2015年9月至12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者79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APTB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血常规指标,记录单核细胞的各项VCS参数;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并对VCS参数和细胞因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APTB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及平均体积分布宽度(M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616、P < 0.001,t = 7.349、P < 0.001);MMV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417、P < 0.001);MM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且当其临界值取172.6 fl时,诊断APT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7%和86.1%。
结论APT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群落VCS参数发生改变,MMV显著增大并产生异质性,对临床辅助诊断APTB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高血糖危象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向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转换时机。方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降糖的糖尿病高血糖危象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6例,在停止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同时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照(Con)组52例,在停止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前1h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观察两组停泵前60、30min,停泵时,停泵后30、60、120min 6个时间点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动幅度。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段血糖波动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停止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同时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实现静脉胰岛素向皮下注射转换的连续性和血清胰岛素相对恒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门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性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的摄入远远大于消耗与利用,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进而导致体质量超常的疾病.它是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中脑卒中等心脏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对146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2例患者146颗隐裂牙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粘固带环、牙髓治疗、调、人工冠修复。结果隐裂牙好发年龄30~50岁,早期隐裂牙治疗成功率87.50%,中晚期治疗成功率93.48%。结论隐裂牙经综合治疗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乃至全球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致残、致死率高,已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社会沉重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肺康复是治疗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膈肌和腹肌联合电刺激、气道廓清技术、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营养支持多种方式,能有效降低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体内的乳酸堆积、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提高骨骼肌氧化能力,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和吸气神经驱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疾病预后。加强肺康复在稳定期慢阻肺中的应用与普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