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12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0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探寻SARS-CoV-2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M protein)引起的免疫特征,尤其是其引发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纯化的SARS-CoV-2全长M蛋白,并经皮下途径3次(第1、14和2...  相似文献   
172.
866医院船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海上医疗保障平台,手术室设施先进,医技人员配备合理,具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基本条件,但既往医院船无实施全麻下LC的经验."和谐使命-2011"医院船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多,Trinidad & Tobago)以及展开医疗服务期间,笔者在医院船上首次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未发生术中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圆锥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行圆锥部SPR术,术中将L1~S1(除L4)各后根均匀分为2~5个神经束,然后行由低到高的电流刺激,确定每束阈值,根据阈值确定切除部分的比例,并在手术全程对下肢多组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进行肌电图监测,以防损伤脊髓运动根和支配括约肌的感觉根。结果:本组7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中,术后4周、术后6个月肌张力较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步行功能与术前步行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阵挛消失率91%(59/65),髌阵挛消失率96%(22/23),肌力均保持在术前以上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无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术中电刺激是指导和监测圆锥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手术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经单鼻孔-蝶窦(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较新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大多数垂体瘤采用该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随着技术更加规范成熟,手术设备更加完善,经鼻蝶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接受。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采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经鼻蝶窦手术5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垂体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s-CdR)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基因(RASSF1)的表达调控以及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5-Aza-CdR、VPA单独或联合干预U266细胞,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和RASSF1A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未经药物处理的U266细胞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微弱表达,5-Aza-CdR可逆转RASSF1A基因CpG岛高甲基化.诱导U266细胞RASSF1A基因呈剂量依赖性表达(P<0.05),VPA不能诱导U266细胞RASSFlA基因表达,联合用药组U266细胞RASSF1A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非穿刺探头引导下同轴活检针配合导向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普通探头,对45例肾脏疾病患者进行肾脏活组织检查,将同轴活检针预置于。肾包膜处,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取出针芯,插入巴德穿刺枪进行穿刺活检。结果每次进针所获得的肾组织的长度2~15mm,平均(8.39±3.41)mm。光镜下每例所得的肾小球的数目为5~47个,平均(20.02±12.46)个,超声定位下均成功取出肾组织。2例术中出现穿刺点肾包膜下小血肿,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非超声穿刺探头引导下同轴活检针穿刺肾脏,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01—202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吸氧面罩方式给氧,观察组采用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PaO2(101.3±5.86)mmHg,PaCO2(35.96±2.55)mmHg,SaO2(93.50±4.58)%,心率(70.6±3.556)次/min,呼吸频率(18.6±1.028)次/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aO2(95.12±5.11)mmHg,PaCO2(40.89±3.36)mmHg,SaO2(89.36±3.77)%,心率(83.12±1.18)次/min和呼吸频率(22.9±0.944)次/min(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占比70%,Ⅱ度占比30%,Ⅲ度占比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Ⅰ度占比26.67%,Ⅱ度占比60%,Ⅲ度占比13.33%(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口鼻腔黏膜干燥者舒适度(3.29±1.07)明显优于对照组(5.99±1.23)(P<0.05),咽喉疼痛者舒适度(4.77±0.89)明显优于对照组(7.78±1.12)(P<0.05)。结论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加患者氧气吸入的舒适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8.
内生场热疗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疗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热疗+化疗)31例,采用NRL-001型内生场热疗机透热治疗,每周2次,每次60分钟,12次(6周)为1个观察疗程,同时进行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化疗)34例,选用亚叶酸钙注射液200mg/m^2,5-氟尿嘧啶注射液500mg/m^2,顺铂注射液20mg,每日1次,连用五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6周)为1个观察疗程。结果6周后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55.88%,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47.05%,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生场热疗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的癌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9.
HPLC-荧光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63 nm,发射波长为550 nm,Lichrospher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75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6.4)(32∶68,含0.2%三乙胺),流速1.0 mL/min,采用内标法测定浓度。结果兔血浆样品中羟基喜树碱与内标(喜树碱)峰分离良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样品峰,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HCPT浓度范围在2.832~5 800μg/L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0.008 596 0.004 282C,相关系数为r=0.999 2,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0%~105.0%,日内和日间变异均小于15.0%。结论本实验方法具有专属性,且灵敏、可靠,适用于HCPT类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检测,有助于深入研究HCPT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3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吸入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B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总时间,患者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的意识状态(OAAS)及伤口疼痛程度(VRS)。结果:B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及手术中麻醉医师暴露在放射线下的总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30 min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及P<0.05);两组患者伤口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特别适合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