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71.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Re对β-淀粉样蛋白(β-AP)诱导原代培养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测定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度来检测细胞的受损程度.结果:经终浓度为0.4 μmol/L的β-AP诱导损伤12 h, 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度明显升高;人参皂甙Rg1,Re在10,20 μmol/L浓度时均能使LDH的释放度显著减少.结论:两种人参皂甙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对抗β-AP诱导的神经元损伤,表现出对神经元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2.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 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 l和0.250~2μg/m 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373.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74.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夹闭术、瘤颈夹闭术及载瘤动脉塑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GOS,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2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获得满意夹闭。术后CTA或DS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仅1例瘤颈存在少量残留。术后1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出现严重脑水肿并发脑积水,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3例新发视力、视野损害,经治疗均改善或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GOS评级,Ⅴ级13例,Ⅳ级6例,Ⅲ级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0±6)个月。GOS评级,Ⅴ级16例,Ⅳ级4例。 结论对床突旁动脉瘤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5.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76.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TC/HDL-C)联合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动脉硬化指数(arteriosclerosis index,A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AIS患者424例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者202名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TC/HDL-C、PPI、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TC/HDL-C、PPI、AI对AIS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PPI、AI、TC/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AI、TC/HDL-C、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升高均是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PI、AI、TC/HDL-C预测AI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9、0.597、0.597,三者联合预测AIS的AUC为0.774。结论 TC/HDL-C、PPI、AI与AIS的发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对AI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77.
涌泉照射与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糖尿病是由于致残率高使糖尿病足成为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收治 36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 ,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要点。其中女性 30例、男性 6例 ,年龄最小 5 6岁 ,最大 75岁 ,平均 62 .8岁 ,糖尿病史最短半年 ,最长 2 1年 ,平均 1 0 .4年。 3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表现 ,其中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2 4例 ,剧烈疼痛 1 2例 ,缺血性溃疡 1 0例 ,坏疸2例。周围神经病变 4例 ,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其中下肢肌肉萎缩 2例 ,因痛温觉丧失而发生烫伤 4例。且 36例均有不同程度感染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