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海萍  连石  朱威  赵威  赵琛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4):243-243,232
为了比较白细胞酯酶实验 (LET)与病征法诊断淋球菌 (NG)和沙眼衣原体 (CT)的感染 ,对 16 7例就诊者分别进行尿道 /宫颈拭子NG培养 ,采集长时间不排尿后的首段尿 (FVU)进行LET和CT的连接酶反应 (LCR)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为 2 0 0 1年 3~ 12月来性病门诊的就诊者 ,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检查医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性活动史、既往患尿道炎 /宫颈炎的情况和检查外生殖器 ,以确定有无异常或增多的尿道 /阴道分泌物、生殖器溃疡、腹股沟肿胀。1 2 检测方法1 2 1 尿液采集 采集患者晨起…  相似文献   
142.
毕氏肠微孢子虫是一种新现的人兽共患病原体,以前被认为是一种肠道原虫,最近被划分为真菌。该病原体主要侵染宿主小肠上皮细胞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并且可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具有重要公共卫意义。研究表明,啮齿动物可感染或携带多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就近年来啮齿动物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基因型、人兽共患风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比较常规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与气囊加压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穿刺血管止血效果。 方法 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22日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右侧桡动脉行PCI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和气囊加压止血器组(比例为1:1)。主要终点定义为术区出血、腕部及前臂皮肤瘀斑、上肢麻木、上肢疼痛、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定义为两组止血方法的所需费用。 结果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等既往史及入院诊断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两组间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为1.3%(95%CI,?4.8%~7.5%),其中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事件发生率为8.7%(13/150),气囊加压止血器组为7.3%(11/150),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非劣效于气囊加压止血器组(非劣效性检验P<0.01)。两组间术区出血、腕部及前臂皮肤瘀斑、上肢麻木、上肢疼痛、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气囊加压止血器组4例(2.7%)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后转化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采用上肢悬挂治疗比例有增高趋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1.3% vs. 0.7%,P = 1.00)。气囊加压止血器组费用明显高于弹力绷带加压止血组[(254 ± 0)元vs.(25 ± 12)元,P < 0.01]。 结论 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具有效价比高的优点。弹力绷带加压止血法预防在院期间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效果不劣于桡动脉气囊加压止血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同状态的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积分(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24例)和非活动组(16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表达百分率,对其与SLE临床活动度、尿蛋白、补体和抗dsDNA抗体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活动组和非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和非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表达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B淋巴细胞表达的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27);NK淋巴细胞(P=0.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总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B淋巴细胞(CD3-/CD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与SLE活动度相关。T、B、NK细胞与SLE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显示,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与SLEDAI,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P=0.096);B细胞与C3呈负相关(P=0.048);NK细胞与SLEDAI和抗dsDNA抗体呈负相关(P=0.096)。结果显示T、B、NK细胞异常与SLE临床表现明显相关。结论 SLE患者的外周血总T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B淋巴细胞(CD3-/CD19+)、NK淋巴细胞(CD3-/CD16+CD56+)可作为SLE诊断及评价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明确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皮损组织与正常人皮肤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PV皮损组织及正常人皮肤组织。提取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选择在PV皮损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V患者角质层和真皮层二维凝胶电泳鉴别蛋白总数分别为(1961±21)和(1928±49)个,确定差异表达蛋白30个,其中14个被鉴定分型:包括角质1型细胞骨架(K1C10、K1C14、K1C15、K1C16)、角质2型细胞骨架(K2C1),肌动蛋白(ARP3,ACTA,ACTBM),热休克蛋白(PHB,HSPβ1,CH60),中心体蛋白(CP135),膜联蛋白(ANXA4、ANXA5)。结论: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在PV的病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潜在的PV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6.
患者男,75岁,因左侧腰背部红斑、水疱、疼痛1周于2013年11月8日入院治疗。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左侧腰背部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瘙痒及疼痛,未治疗,严重影响睡眠,来我院就诊。既往情况:2011年2月首次患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治愈后出院。此后每年复发1 ~ 2次,轻度疼痛,皮损均位于左侧腰背部,曾外用药膏治疗,愈后留有瘢痕……  相似文献   
147.
在性传播疾病中 ,淋球菌 (NG)和沙眼衣原体 (Ct)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 ,目前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培养法。由于培养法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敏感性不高。近几年发展的核酸扩增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链反应、核酸探针 )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的敏感性 ,而且使利用非侵入性标本 (如尿液 )成为可能 ,但是高昂的费用限制了其应用。尿白细胞酯酶实验 (LET)具有简便、价廉、快速的特点 ,作为尿道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拟对LET在诊断NG/Ct感染中的价值 ,作一初步评估。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  相似文献   
148.
淋球菌多重耐药调控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可传递的耐药mta基因系统决定着淋球菌对各种结构各异的疏水制剂(HAs) 包括抗生素,胆盐及脂肪酸等的耐受水平。此mtr基因系统是由1个调节基因mtrR,3个结构基因mtrC,mtrD,mtrE组成。在转录水平上将mtr系统分为两种机制,一种是mtrR依赖调节机制,另一种是非mtrR依赖调节机制。前者是由于mtrR基因突变所致,后者是由于在mtrR和mtrC之间的启动区基因突变所致。这两种机制所引起的对HAs的耐药水平不同,前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低,后者的MIC高。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检测IL-15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PV)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20例正常人表皮IL-15 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IL-15 mRNA表皮基底层阳性着色3例,阳性率15.0%,阴性着色17例;在PV皮损组织中,IL-15 mRNA主要在表皮基底层形成细胞胞浆阳性着色,阳性率100%,强阳性为57.1%(20?35),中强阳性为31.4%(4?35),阳性为11.4%(4?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PV皮损组织中IL-15 mRNA表达线性密度为9.512±6.503,高于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1.339±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5 mRNA在PV的发病过程中有显著的作用,为阐明PV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的演变过程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王君  赵威 《包头医学》1995,19(4):33-34
肠瘘病人护理及静脉营养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改进王君,赵威,张玉萍消化道外瘘是普外工作中常遇到的疾病,因其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处理上十分棘手,病死率很高。自从全胃肠外静脉高营养(TPN)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病死率有了明显的降低。肠屡病人病情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