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Na+ K+ ATP酶之间的变化和联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 ,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Na+ K+ ATP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改变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调查广东省饮用水源水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本底水平,建立水源水放射性水平基线值,为评估核技术应用或人类活动可能所致的饮用水潜在放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全省191个在用水源,分别采集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依照GB/T 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监测方法-放射性指标》要求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评价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丰水期、枯水期共采样382个。用于总α、总β分析的样品为377个,其中丰水期189个,枯水期188个,丰水期与枯水期一一配对样品186个。所有水源水,枯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34±0.060)Bq/L (0.008~0.582 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08±0.091)Bq/L (0.014~0.637 Bq/L),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45±0.064)Bq/L (0.008~0.40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25±0.128)Bq/L (0.014~0.848 Bq/L)。除汕尾地区响水水库枯水期有1个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0.582 Bq/L)超过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外,其他样品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皆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高于枯水期(t=2.619,P<0.05)。不同水系丰水期、枯水期总α(F丰水期=1.819,F枯水期=1.985,P<0.05)、总β(F丰水期=2.709, F枯水期=8.461,P<0.05)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粤西诸河为最高。地下水在丰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河流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39.323, F总β=25.911,P<0.05);枯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11.520,F总β=28.435,P<0.05);总体上呈现为地下水最高,其次是河流水,最低是湖库水。结论 掌握了广东省全省饮用水源水放射性本底水平分布,低于我国规定的饮用水指导值。粤西诸河水源水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水系,河流水放射性水平也明显高于湖库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笔者医院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以是否合并甲状腺结节为标准共分为两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24h尿微量白蛋白(MA)、甘油三酯(TG)、尿酸(UA)等。结果 观察组FINs、TSH、HOMA-IR、IGF-1、FPG均高于对照组(P<0.05),IGF-1与年龄、BMI呈负相关(P<0.05),与FINS、IGFBP-3、HOMA-IR、TSH、FPG、UA、CHOL、TG均呈正相关(P<0.05)。非条件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 1、FINS、TSH、HOMA-IR、FPG是 T2DM 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升高的IGF- 1、FINS、TSH、HOMA-IR、FPG是T2DM合并甲状腺结节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与T2DM中甲状腺结节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4.
白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酵母相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当其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时,会引发临床上各种感染症状。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白念珠菌感染。近年来,有关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包括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样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NLRs受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受体(MDA5受体)、Th17细胞和IL-17等。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模式识别受体以及Th17/IL-17、Treg介导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宿主抗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部分纯化伞枝犁头霉分泌的毒力因子,并研究其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Con A Lectin亲和层析法纯化伞枝犁头霉分泌的糖蛋白,并在流式细胞仪下检测不同蛋白成分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变性和非变性法去除伞枝犁头霉糖蛋白的糖基,并分别检测其蛋白和寡糖成分诱导凋亡的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激酶活化情况.用caspase抑制剂检测caspase-8和-9在凋亡反应中的作用.XTT法检测caspase抑制剂能否终止细胞存活率的抑制.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伞枝犁头霉分泌的总蛋白和糖蛋白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非糖蛋白则无此活性.纯化的去糖基化蛋白和寡糖成分都不能独立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caspase-9、-3和细胞色素C显著活化,而caspase-8未见活化.Caspase-9抑制剂能够终止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的凋亡反应,而caspase-8抑制剂则无此效应.Caspase-9和-3抑制剂终止了人血管内皮细胞活性下降.结论 伞枝犁头霉分泌的糖蛋白具有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活性.糖蛋白结构的完整性对其诱导凋亡的活性是必需的.内源性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介导了伞枝犁头霉糖蛋白诱导的凋亡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partially purify the toxic factor secreted by A. corymbifera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A. corymbifera-induce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apoptosis. Methods Glycoprotein secreted by A. corymbifera was purified by Con A Lectin chromatograph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tein fractions on HUVEC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eytometer. Both denaturing and nondenaturing deglycosylation of purified glycoprotein was performed and the ability of the protein moiety and carbohydrate moiety to induce HUVEC apoptosis was evaluated respectively. Activation of related caspases during A. corymbifera-induced apoptosi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The role of caspase-8 and -9 in HUVEC apoptosi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aspase inhibitors. Caspase inhibitors were used to stop the suppression of HUVEC viability by XTT assay. Results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shows the total protein as well as the glycoprotein fraction of A. corymbifera may induce HUVEC apoptosi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In contrast, similar activity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non-glycoprotein fraction. Neither deglycosylated protein nor carbohydrate moiety is able to induce HUVEC apoptosis alone. In the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caspase9, caspase-3 and cytochrome C were activated significantly, except caspase-8. Moreover, caspase-9 inhibitor, instead of caspase-8 inhibitor, completely abrogates A. corymbifera-induced HUVEC apoptosis. Caspase9 and caspase-3 inhibitors completely waived the suppression of HUVEC viability by A. corymbifera. Conclusion Glycoprotein secreted by A. corymbifera is associated with HUVEC apoptosis. Intact glycoprotein is essential for the apoptotic progress. Intrinsic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mediates A. corymbifera-induced HUVEC apoptosis.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某铀矿周边男性居民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铀矿周边居民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铀矿为中心,按~5,~10、~15和~20 km的半径范围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单纯随机抽样选择某铀矿周边常住男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按照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抽取调查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静脉...  相似文献   
67.
烧伤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以及烧伤患者病情监测、免疫状况评估的观察指标。方法 检测4 0名正常志愿者和6 5例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结果 中度以上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 2产生能力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且IL 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本相一致。结论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产生能力是影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观察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对烧伤病情的监测及免疫状况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的变化。探讨其在大面积烧伤早期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使用化学修饰电极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钠-钾ATP酶。结果 4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性低于60例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69.
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霉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严重侵袭性曲霉病可引起系统性感染,导敛死亡。曲霉病的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展。新的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疗法和多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出现,使得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中出现的耐药现象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0.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色菌属是真菌界中一种独特的嗜脂酵母,寄生于正常人皮肤表面.其还可以在人类和很多动物中引起皮肤或系统性疾病.随着近些年来马拉色菌属分类的进一步深入,不同马拉色菌种的理化特性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