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10年收治的16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资料,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对24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收集、登记和统计分析.每项指标又设2~3个不同的量化亚组进行比较.结果 筛选出7项指标与手术预后有明显关系:术后30 h内创面出血(B0.356,P=0.000),出血量>2 L被评为3分;肝脏体积(B-0.160,P=0.000),重度肝萎缩(左肝前后径≤55 mm、右肝斜径≤110 mm)被评为3分;血液pH(B0.141,P=0.000),pH<7.35被评为2分;剩余碱(BE)(B-0.123,P=0.000),<-3 mmol/L被评为2分;血小板(PLT)减少(B0.065,P-0.015),<3×109/L被评为2分;术中创面出血(B0.062,P=0.014),出血量>2 L被评为2分;红细胞减少(B0.053,P=0.024),<3 g/L被评为1分.治愈好转组147例,除1例总分为4分外,其余病例均≤3分;死亡组14例,除1例总分为4分外,其余病例均≥5分.结论 术后创面大出血、肝脏重度萎缩、血液pH值<7.35,BE<-3 mmol/L、PLT下降、术中创面大出血,红细胞减少是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总分5~6分手术有死亡可能;总分≥8分应列为手术禁忌.要降低死亡率,术前应积极治疗,将总分控制在4分以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在治疗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的血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例患者,共9条肢体血管受损(3例因外伤、2例因肿瘤切除手术)。5例患者共 8条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动脉5条,静脉3条)置入受损血管快速重建肢体血运,然后再行创面的处理及骨折手术;转流时间2~3 h,移除转流管后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血管重建术。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缺血肌挛缩,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可快速重建肢体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为其他合并损伤的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组),胆总管结扎+0.9%氯化钠溶液组(BDL+NS组),胆总管结扎α-硫辛酸组(BDL+LA组).分别于术后7 d、14 d和2l d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MDA、SOD、ATP、ADP和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和能荷(EC). 结果 BDL+NS组各时间点肝细胞线粒体内MDA、ADP、AMP含量明显升高,而SOD、ATP、EC含量却明显降低.胆总管结扎7 d、14 d时,肝细胞线粒体内MDA含量BDL+LA组比BDL+N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 d时,AMP、MDA含量BDL+NS组和BDL+LA中都更进一步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扎7 d、14 d时,肝细胞线粒体内SOD含量、ATP含量BDL+LA组比BDL+NS组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7 d,P<0.01;14 d,P<0.05);21 d时,两组肝细胞线粒体内SOD含量都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α-硫辛酸在阻塞性黄疸早、中期有保护线粒体能量代谢作用,减轻了阻塞性黄疸时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24.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7例腘动脉及膝下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导丝顺行开通失败,同期采用经小腿远端胫后、足背动脉逆行穿刺引导导丝逆行开通闭塞段动脉,然后对病变段进行球囊扩张.术中经胫后动脉穿刺5例,经足背动脉2例.观察远端动脉逆行穿刺的成功率、闭塞段病变的逆行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踝/肱指数(ABI).结果 本组7例患者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均获成功,其闭塞段腘动脉及胫前或胫后动脉均获逆行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ABI由术前的(0.32±0.13)升至(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复发.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尤其是腘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如常规顺行开通失败,可采取小腿远端动脉穿刺逆行开通技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6.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胆管扩张症的病因构成及分类,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98例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先天性胆管囊肿69例(6.3%),继发性胆管扩张1029例(93.7%)。22种病因中,排在前5位的病因分别为胆管结石(366例,33.3%)、胰头癌(137例,12.5%)、壶腹周围癌(122例,11.1%)、胆管癌(68例,6.2%)、慢性胰腺炎或胰头部囊肿(62例,5.6%)。结论胆管扩张症可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先天性胆管囊肿约占6.0%;继发性胆管扩张占绝大多数(约占94.0%)。后者又可以分压力性、撑开性、压迫性、感染性、代偿性、粘连性六种扩张类型。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管结石、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  相似文献   
28.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9.
30.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