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以"背部白斑2年"为主诉于2015年7月就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患者背部褐色斑点起病于幼年时期,具体时间不详.10年前曾于外院做小面积激光烧灼治疗.  相似文献   
42.
莪术油霜剂外用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莪术油霜外用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鼠尾鳞片表皮-鼠阴道上皮实验模型,观察莪术油霜外用对上皮细胞分裂及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莪术油霜与0.02%丙酸氯倍他索霜一样,有显著的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作用。结论:莪术油霜为中等疗效的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C816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一定时间,对照组采用二甲基亚砜处理。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姜黄素对A375和C8161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姜黄素对A375和C8161细胞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A375和C816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印迹检测姜黄素对A375和C8161细胞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噻唑蓝法显示,姜黄素分别在5 ~ 15 mg/L和5 ~ 10 mg/L浓度时,对A375和C8161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在0 ~ 48 h呈时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其24 h的IC50分别为10 mg/L和5 mg/L。体外侵袭试验显示,10 mg/L和5 mg/L姜黄素分别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72 h,可明显抑制细胞侵袭(P < 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 mg/L和5 mg/L姜黄素分别作用于A375和C8161细胞24 h,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A375细胞G2/M期比例为35.00% ± 3.54%,与对照组120.80% ± 7.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8161细胞G2/M期比例为19.33% ± 4.04%,与对照组85.00% ± 9.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分别经10 mg/L和5 mg/L姜黄素作用于后,A375和C8161细胞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姜黄素抑制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和C8161增殖及侵袭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4.
大连地区红色毛癣菌表型与皮肤癣菌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毛癣菌从形态学分5型[1],对表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红色毛癣菌病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74株红色毛癣菌的表型以及与临床所致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5.
我们采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胶囊治疗3例因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广谱抗生素而并发的粘膜念珠菌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1岁、52岁及60岁。2例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1例合并狼疮性肾病、肺间质纤维化、肺内感染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第3例原发病为红皮症。发病前用药史: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3例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剂量为40mg/d至60mg/d,用药2周至13周。3例均由醋酸泼尼松改为甲基泼尼松龙,剂量为480mg/d至80mg/d,静脉滴注,用药1~3周。  相似文献   
46.
外用莪术油霜剂治疗银屑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应用5%莪术油霜剂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为满意,且未发现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64岁,因全身皮疹伴痒12 d于2018年8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性红斑,1个月前胸前V形区、肩背部进一步出现红斑,无明显瘙痒,伴光敏感,且出现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及白癜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对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表达及IFN-γ水平的影响;NMDAR的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MK801对淋巴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癜风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中NMDAR亚型NMDAR1和NMDAR2A表达差异。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白癜风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组织中NMDAR1和NMDAR2A的表达。结果 MK801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5表达(7.28 ± 0.18)%较阴性对照组(16.02 ± 0.42)%明显下降(P < 0.01);MK801组淋巴细胞中CD25+ IFN-γ+ 比例(1.79 ± 0.09)%较阴性对照组(0.78 ± 0.06)%明显增高(P < 0.01)。NMDA组淋巴细胞内ROS水平(101.1 ± 3.5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69.80 ± 2.08)(P < 0.01)。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MDAR1的表达(3.85 ± 2.17)较健康组(0.97 ± 0.55)明显增高(P < 0.05)。结论 谷氨酸信号通路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FN-γ分泌及ROS水平的影响有可能是白癜风的免疫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MK801及激动剂NMDA作用下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伪足形态变化,以311 nm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为阳性对照。免疫荧光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K801及NMDA对黑素小体转运的调节。 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0 μmol/L MK801作用24 h后黑素细胞树突末端明显变细,树突变长,树突数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表面的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变少,且伪足长度变短;100 μmol/L NMDA作用24 h后黑素细胞树突的末端明显变宽、树突变短,树突数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表面丝状伪足数量明显增多,丝状伪足长度增加。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未用药组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有丝状伪足相连接,黑素细胞的角质形成细胞侧丝状伪足数量多于对侧。100 μmol/L MK801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 h后,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减少;100 μmol/L NMDA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 h后,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共培养体系下,未用药组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黑素小体;100 μmol/L MK801作用24 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减少;100 μmol/L NMDA作用24 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增多,且与黑素细胞不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也发现黑素小体存在。 结论 谷氨酸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黑素细胞树突的形态及丝状伪足的形成参与调节黑素小体自黑素细胞至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黑素细胞; 谷氨酸; 伪足; 黑色素小体; 树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HaCaT细胞中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的光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225 mJ/cm2 UVA刺激组和25 mJ/cm2UVB刺激组,UVA刺激组分为空白对照组(仅有HaCaT细胞)、视黄醛组、UVA组、视黄醛+UVA组(UVA-TRPA1对照组)、视黄醛+UVA+肉桂醛组(UVA-TRPA1激动组)、视黄醛+UVA+樟脑组(UVA-TRPA1抑制组);UVB刺激组分为空白对照组(仅有HaCaT细胞)、视黄醛组、UVB组、视黄醛+UVB组(UVB-TRPA1对照组)、视黄醛+ UVB+肉桂醛组(UVB-TRPA1激动组)、视黄醛+UVB+樟脑组(UVB-TRPA1抑制组).qPCR、Western印迹检测HaCaT细胞中TRPA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aCaT细胞钙离子内流的变化.结果 q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HaCaT细胞中有TRP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UVA作用后空白对照组、视黄醛组、UVA组、视黄醛+UVA组荧光强度分别为155.06±7.62、148.37±18.77、166.92±3.71、331.333±40.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09,P<0.01).UVB作用后空白对照组、视黄醛组、UVB组、视黄醛+UVB组荧光强度分别为150.20±1.73、171.66±56.23、147.56±6.60、250.44±9.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61,P< 0.01),视黄醛+UVA/UVB组荧光强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q值分别为18.442、6.052,P<0.01).TRPA1激动剂和拮抗剂可调节UVA、UVB所引起的钙离子内流的变化(P< 0.001),在UVA、UVB作用下,TRPA1激动剂组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4.934、32.770,P<0.001),TRPA1抑制剂组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7.986、14.596,P<0.001).结论 TRPA1在皮肤HaCaT细胞中有表达,UVA或UVB可通过TRPA1调控HaCaT细胞的钙离子内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