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 探讨1%聚桂醇注射液治疗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临床治疗55例不同类型的颜面部难治性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患者,男20例,女35例,年龄为1个月至30岁,瘤体面积为1.0cm×(0.5~5.0) cm×10.0 cm,采用1%聚桂醇瘤内注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瘤体大小和深度决定用药浓度、剂量和注射次数,个体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l,两次注射间隔为1~4周.结果 经3~16个月随访,治愈41例,基本治愈9例,有效5例.2例出现局部皮肤破溃,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 1%聚桂醇作为一种硬化剂治疗颜面部难治性血管性疾病,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的两种切取方法及修复效果。方法:利用鼻唇沟蒂部所蕴含血管的不同,分别取蒂在上(蒂包含眶下动脉、内眦动脉)和蒂在下(蒂包含上唇动脉)的两种皮瓣修复面部不同部位的缺损。将蒂在上的11个病例列为 A 组,将蒂在下的7个病例列为 B 组。其中 A 组缺损创面最小为1.7cm×1.5cm,最大为2.6cm×2.4cm,B 组缺损创面最小为1.9cm×1.6cm,最大为2.5cm×1.8cm;所取鼻唇沟皮瓣面积最小为2.6cm×1.8cm,最大为4.4cm×2.5cm。结果:A 组(蒂在上)11例和 B 组(蒂在下)7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鼻唇沟皮瓣对面部缺损的修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且根据其蒂部在上或下的不同选择可修复不同部位的缺损。  相似文献   
223.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以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d-VEGF165)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皮瓣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用SD大鼠30只,体重350~40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在其背部形成8 cm×2 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于皮瓣远端皮下分别注射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VEGF165目的基因组,简称VEGF165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基因组对照,简称GFP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组,简称PBS组),48 h后按原设计掀起皮瓣并原位缝合,术后7天,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并采集成活皮瓣组织行免疫组化、组织学检查等.结果 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VEGF165组为(69.4±1.3)%,GFP组为(52.2±1.7)%,PBS组为(52.9±2.9)%,VEGF165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GFP组和PBS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VEGF165组毛细血管周围VEGF沉积,组织切片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GFP组和PBS组(P<0.01).结论 局部皮下注射Ad-VEGF165可诱导局部VEGF蛋白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提高缺血皮瓣的成活面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