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7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361篇
口腔科学   173篇
临床医学   1506篇
内科学   708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59篇
特种医学   3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94篇
综合类   2781篇
预防医学   1220篇
眼科学   96篇
药学   955篇
  4篇
中国医学   1058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与经典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NSRRP)对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54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行NSRRP,30例(A组),平均年龄为(61.2±8.6)岁;行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 24例(B组),平均年龄为(61.5±8.3)岁。2组患者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勃起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问卷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早期恢复情况。结果:2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拔除尿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分别为12例和14例(40.0%vs.58.3%),6个月后控尿恢复分别为28例和23例(93.3%vs.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2组IIEF≥8分者分别为10例和16例(33.3%vs.66.7%),IIEF≥12分者分别为6例和10例(20.0%vs.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可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从康复效果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探讨不同坐浴时间对痔疮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寻求适宜的坐浴时间.[方法]将100例痔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分另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5 min(实验组)和20 min(对照组),1个疗程(5 d)后对比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水肿程度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宜地缩短坐浴时间可减轻病人切口疼痛、水肿,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93.
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方法 腰椎穿刺 (颈椎侧方穿刺 ) ,用三通管置换脑脊液。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脑积水死亡率明显减少 ,头痛时间明显缩短 ,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丹佛发育筛查(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DDST)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智力低下的原因。方法 对727例0岁—6岁儿童做DDST筛查。结果 为≥2岁儿童做DDST比例与<2岁儿童差异无显性(P>0.05);DDST智测的异常和可疑,男女相似;受试中无特殊病史的占26.3%,异常和可疑为28.4%;智测儿童中缺乏应有教养的占33.1%,其智测异常和可疑为68.5%;育与非育父母所生的小儿智测结果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 DDST作为婴幼儿智测的筛查手段具有普及意义;缺乏应有的教养是小儿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扩张型心肌病TNF,IL—1和SIL—2R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等分别检测了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IL-1及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P〈0.001,P〈0.01,P〈0.001),提示TNF,IL-1及SIL-2R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剂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组织受体水平探讨核因子-κB(NF-κB)R其抑制剂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肝损伤与抗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股骨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并对NF-KB进行抑制后再致伤.NF-KB抑制剂采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腹腔注射.动态观察伤后8 h大鼠肝组织NF-KB、肝脏病理、肝功能、TNF-α、IL-6等变化.肝组织NF-KB采用凝胶迁移试验(EMSA)法测定结合活性.TNF-α、IL-6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结果 NF-KB的活性伤后迅速升高,伤后2 h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6 h达到高峰,伤后8 h仍维持较高水平;TNF-α、IL-6伤后逐渐升高,并于伤后6 h达到高峰,休克后8 h仍维持较高水平;光镜下伤后4-8 h肝窦内淤血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TB伤后4 h开始增高,6-8 h达到峰值.抑制NF-κB再致伤后,TNF-α、IL-6伤后各个时相点均迅速回落;肝脏大体淤血、肿胀明显减轻;光镜下伤后4~8 h可见肝小叶排列基本正常,肝细胞变性明显好转,肝窦内见淤血减轻,仅见少许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TB明显下降,与未抑制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F-κB参与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肝损伤的发生,NF-κB增高越多,肝损害越重,抑制NF-κB的活性有助于减轻创伤失血性后肝脏的急性损害,提示NF-κB及其抑制剂在严重创伤休克后肝组织细胞损伤与抗损伤机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可溶性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20例(UAP组)。另选择20例冠脉造影阴性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3个月。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肘静脉血fractalkine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肘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PBMC)中CX3CR1表达。结果:入院时,AMI组[(1047.0±348.9)pg/mL]和UAP组[(777.2±324.4)pg/mL]循环中fractalki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85.1±260.9)pg/mL,P<20.001、P=0.004)];AMI组(38.8±15.4)%和UAP组(29.2±11.9)%循环中CD14+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7.9)%,P=0.009、P=0.03]。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AMI组[(740.1±269.9)pg/mL]和UAP组[(523.8±188.5)pg/mL]fractalkin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fractalkine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9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5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经验。方法对50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8例中498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5例加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即刻中转开腹手术10例,占1.97%。原因分别为Calot三角冰冻样粘连6例;术中疑有胆管损伤3例;术中出血不能控制1例。手术时间25~120min。渗血、渗液较多时常规于温氏孔放置引流管。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例;脐部切口疝1例;严重皮下气肿5例。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15d。结论发作时间不应成为能否施行LC手术的限制,根据术者的实际技术水平采取“个体化”的方式选择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适应证,分别采用顺行、逆行或顺逆结合的方式完成手术,采取由简到难,逐步扩展手术时机的步骤,术者量力而行掌握中转开腹指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对少见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6月-2004年7月3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脾脏良性肿物30例,其中脾囊肿7例,脾脓肿3例,脾血肿10例,脾血管瘤7例,脾梗死3例;脾恶性肿物9例,其中淋巴瘤4例,脾转移瘤5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宁险峰  黄琳 《临床荟萃》1997,12(17):799-800
高血压是心原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而这又常源于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晚近的研究表明,体表心电图(ECGs)QTc离散度(QTcd)的增加对急性心梗后室速、室颤的发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有报道高血压病患者QTcd增加,但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尚不明确。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均符合1978年WHO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男4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56±12岁);其中Ⅰ期26例,Ⅱ期34例;伴左室肥厚者32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治疗,除外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阻滞、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患者,均无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