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热休克蛋白A(heatshockproteinA,HSPA)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定、分析其核酸序列,并在E.coli中表达,研究其抗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HpDNA染色体中扩增HSPA编码基因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Hp菌株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上进行表达和纯化,用Westernblot检测产物的抗原性并用ELISA法对29株小鼠抗Hp全菌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HSPA基因全长351bp(GenBank登录号为DQ141574),核酸同源性为96%~98%,表达的HSPA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1ku,表达产物可被Hp感染患者血清识别,29株抗小鼠Hp全菌单克隆抗体中有4株是针对HSPA抗原的。结论:重组HSPA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Hp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吸烟、酗酒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SCCHN的高风险因素.尽管放化疗和手术切除可将SCCHN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50%,但近30年来进展不明显.SCCHN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SCCHN致病机制和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就SCCHN分子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 (GDH)的单克隆抗体 (Mc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 方法 用柱层析纯化的GDH/GST重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 ,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用 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接种杂交瘤细胞的小鼠腹水 ,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 ,Westernblot分析其特异性。 结果 筛选出 6株能稳定分泌抗GD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单抗均为IgG1,Westernblot分析显示 ,6株单抗都与重组的GDH发生特异性结合。 结论 制备的抗GDH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为疟疾诊断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不需特殊仪器等特点 ,胶体金标记技术结果具有肉眼可观察的红色 ,为试剂盒法的检测提供了可能。把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 ,将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免疫诊断技术。现就免疫层析技术和胶体金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EBA-175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恶性疟原虫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EBA-175(II区F2段)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间接ELISA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ELISA、Western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结果 筛选获得6株稳定分泌抗重组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F3、2E8、2H5、4A1、4C3、4H9,6株McAb经鉴定其亚类5株为IgG1,1株为IgG2a,6株McAb的培养上清ELISA效价为1:256~1:512,腹水效价为1:12800~1:25600,间接ELISA显示其中4株McAb1F3、2H5、4A1、4H9能与恶性疟原虫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只有1F3、4A1、4H9在Westernblot试验中识别恶性疟原虫Mr约35000的虫源蛋白。结论 获得了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抗EBA175McAb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与抗感染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Toll样受体(TLRs)的发现,天然免疫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重新受到关注。TLRs如同天然免疫的“眼睛”,监视与识别各种不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作为联系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桥梁,在识别和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几种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TLRs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巨噬细胞依据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往往与大部分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巨噬细胞如何成为TAMs以及TAMs如何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已证实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TAMs的分化和功能,但Notch信号如何调控TAMs并使其发挥促癌或抑癌的功能仍有待挖掘。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目前Notch信号通路对TAMs分化和功能调控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讨论了TAMs、肿瘤细胞以及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之间通过Notch信号介导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对巨噬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研发出更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免疫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人Hpylori5种候选疫苗抗原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研究其抗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Hpylori染色体中扩增编码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的基因片段,将其T-A克隆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Hpylori菌株基因序列比较,再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上中进行表达,用GST亲和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用于对29株小鼠抗Hpylori-全菌单克隆抗体(mAb)的鉴定及与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扩增的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基因全长分别为528bp,351bp,675bp,855bp,1704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Q106902,DQ141574,DQ141577,DQ141575,DQ141576),与GenBank公布的其他菌株的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5%-99%,表达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8000,41000,52000,60000,91000Da,29株小鼠抗Hpylori全菌mAb中针对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抗原的分别为4,5,5,1,6株,5种抗原的纯化产物均可被Hpylori感染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重组表达的Lpp20,HspA,UreaseA,CagA,UreaseB均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 (E .coli)中尝试非融合蛋白技术可溶性表达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 (GDH) ,以获得具有相对完整空间表位的重组非融合GDH。 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GDH基因克隆到pET-23 (a)表达载体中 ,转化E .coli BL21菌株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 ,菌体反复冻融后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的存在形式 ,可溶性表达产物经Source-Q及Source-S层析纯化并用SDS PAGE分析纯度。通过蛋白质印迹试验鉴定表达和纯化产物的免疫学活性。 结果 可溶性重组GDH分子占宿主蛋白 15 %左右 ,相对分子质量为 5 2 0 0 0。经过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 ,GDH纯度达 90 %以上。该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结论 通过E .coli表达系统和柱层析分离技术可获得高纯度、具有相对完整空间表位的重组GDH分子。  相似文献   
20.
内含子和5'非翻译区对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组中内含子及5'非翻译区对TPO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含TPO基因组中不同内含子的各类TPO 真核表达质粒,在cos-1细胞中进行了瞬间表达,并采用高灵敏定量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含量。结果在转染48 h后,各类TPO重组质粒在cos-1细胞中表达顺序为:TPO intron v> TPOcDNA>ΔTPO intron I> TPO intron I> TPO gDNA。结论在TPO基因组中,最后一个内含子可显著提高TPO的表达水平,表明其可能含有特殊的增强序列;同时进一步证实,在TPO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抑制TPO高水平表达的结构元件,造成TPO基因组在细胞中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